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哭泣,并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因為他們隱忍了太久……最終,那些最深的痛楚變成了你最強大的力量。痛過,哭過,然后前行,不再回頭,微笑著走過,不屑一顧。
很多人喜歡快樂、勝利、成功,而不待見痛苦、失敗。不管我們的態(tài)度如何,厄運依然會來。因此,與其消極對待,還不如積極面對。倘若能夠熬過這段艱難,就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讓自己反敗為勝。痛苦也是人生良藥,假如能夠正確對待的話。
日本曾經有一家叱咤風云的國際大企業(yè)“八佰伴”,在當時的影響力相當大。但對今天的人來說,這個名字已經變得相當陌生。其實,該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日本電視連續(xù)劇《阿信》主角阿信的兒子——和田一夫。
當年,和田一夫先生從經營母親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小菜店開始,經歷了無數的坎坷和磨難,終于將八佰伴做成了日本最大的連鎖超市。當年,八佰伴因為其超前的經營理念,一進入中國,就受到了國人的追捧和關注。在全盛期,八佰伴擁有員工近3萬人,在世界上16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
然而,如日中天的八佰伴卻在一次事故中如巨人一般轟然倒塌。和田一夫也“從一位擁有四百余家跨國百貨店和超市集團的總裁,變成一個窮光蛋”,生活陷入了貧困。八佰伴集團破產那年,和田一夫已是68歲高齡的人。從天堂到地獄般的經歷,恐怕對一個正值壯年的人來說,也不啻為一次致命的打擊。然而,和田一夫先生卻并未因此而消沉,先人“阿信”頑強抗爭永不言敗的精神仍然在發(fā)揚光大著。在破產后的半年里,和田一夫足不出戶,一直在反省和潛心讀書,主要讀名人傳記。其中給他觸動最大的是中國的鄧小平和韓國的金大中。他說,鄧小平一生三落三起,最后復出時已經73歲,而自己當時才68歲,相比之下,還年輕6歲。他決心挑戰(zhàn)命運的敗局,開始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
俗話說:“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開始。”和田一夫決定從失敗起步,但卻要面對失敗,敢說失敗,分析失敗,研究失敗,總結失敗,把失敗的教訓告訴更多年輕人。1998年,和田一夫毅然開設以企業(yè)經營咨詢業(yè)務為主的“和田經營塾”,做的就是痛說失敗這件事。
和田一夫的這種做法可不是作秀。他的這一舉措引起了日本有識之士和國際學界的高度重視。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著名教授尖銳地指出,日本缺少向失敗者學習的姿態(tài)。和田一夫所為值得敬佩。日本飯冢市政府官員表示,當地正需要和田一夫這樣有過失敗經歷的人。于是,和田一夫舉家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