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自己支付門票錢。有時我直接趕去招待會(他們通常沒有要求查驗票)。大多數(shù)時候,我去是作為先前某次募捐會上遇到的某位朋友的受邀客人。
請記住,在我人生的這個時段,我并沒有太多的資金。在早期的日子里,我是一名新設立的資金還不到位的非營利機構的總裁,我的積蓄已經(jīng)枯竭。捐贈款項沒有在早期投入進來,因為領導者挑戰(zhàn)組織還沒取得免稅資格。我將自己的閣樓轉租出去,將車停在車庫(因為我買不起汽車保險),
并睡在我辦公室房間的簡易床上(直到我們從辦公室被驅逐出來)。經(jīng)濟狀況最終得到了好轉,但最初幾年是非常緊迫的—也是令人興奮的。當我和潛在的捐助者分享我的“領導者挑戰(zhàn)”愿景時,很多人都在簽發(fā)支票出去之前,抱著等待和觀望的態(tài)度。所以我告訴他們可以提供其他的方法—讓我作為他們的客人,出席慈善募捐會。
慈善活動通常向主要贊助商出售大量的門票,這些活動往往也很難座無虛席。他們買了10 張票,但他們可能只有8 個人會去參加慈善募捐會,因此,他們完全可以幫我這個忙,給我一張免費票,我也可以幫助他們填補位置。
每一場盛會都幫助我加強并鞏固了與那些曾經(jīng)結識的人的人際關系,同時也帶來了新的人際關系和機會。
無論我遇見了誰,我總是試圖做真實的自己。我從來沒有被任何有錢有勢的富人或是社會著名人士的影響力所震倒,我也從來沒有假扮成為那種我生來就不是的人。我試圖圍繞著我們共同的激情所在展開我們的談話。而且我也從來沒有向我結識的人索取過任何東西。我的目標是要結識他們,而不是向他們兜售自己。
如果你在一種以非營利為目的的環(huán)境中工作,這一點尤其重要。我在非營利性行業(yè)工作的優(yōu)勢是,我的意愿是和一項偉大的事業(yè)緊密結合的。就其本質而言,我的努力和自我推銷沒有任何關聯(lián)。這一戰(zhàn)略的關鍵點就是要廣交朋友,建立人際關系,而不是來達成交易。一旦你擁有了真正的關系,交易自然就會隨之而來。
我通常是在每一場盛會中結交10 個或者20 個新朋友。而我始終堅持至少手寫一封便箋告訴他們,遇見他們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下一次我看到他們(通常在下次籌款盛會上),他們會感謝我的這封便箋,這也就給了我一個自然的方式來重新開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