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什么?”
“5美元!”
“哦,那你可以坐到紐約郊區(qū)?!?/p>
“哦,要是我告訴你我是英國女王的遠(yuǎn)房親戚,我需要好客的美國人支持一下呢?”
“那我建議你給女王殿下打個電話,讓她給你派架飛機(jī)來!”
“哦,好心的先生……”我決定拿出我的英國范兒。美國人不是喜歡英國人嗎?他們喜歡我們的口音、行為方式和幽默感?!坝惺裁崔k法能得到一張免費車票嗎?下次見面我請你喝茶。”
“哥們兒,別跟我這兒浪費時間了。沒錢你絕對上不了大巴。我也不喜歡喝茶?!?/p>
“好極了,先生。”
“是的,我根本不喜歡你們那套,下午茶啦什么的。”
沒辦法,我只好溜回曼哈頓大街。我拼命整理了一下思緒,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個選擇:求助!在此之前,我大部分時候都在避免跟人接觸,可就在此刻,我開始經(jīng)歷一些新的東西。
說實話,我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上次向人求助是在什么時候了。要知道,英國人從不輕易開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多少錢過多少日子。二次大戰(zhàn)時,直到被德國人逼得實在不行了,首相張伯倫才開始向美國求助。我們知道,這種想法不太符合人類社會的規(guī)則,而且我們也很清楚,敞開自己,接受別人,會引發(fā)一連串的心理和社會反應(yīng),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但這些理論上很簡單的東西做起來卻很難。我這三十多年都一直在盡量避免和陌生人接觸?,F(xiàn)在卻不得不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敞開心扉。
“您好,先生,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