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我們第一次戰(zhàn)敗》第2章(1)

朝鮮:我們第一次戰(zhàn)敗 作者:(美)貝文·亞歷山大


戰(zhàn)爭起因

進攻發(fā)動之后,在首爾[1]引起了極大的震驚,與在華盛頓和麥克阿瑟將軍設在東京的遠東司令部引起的震驚一樣令人頭暈目眩。不斷有人開始質問,美國的情報機構擁有巨大的極為機密的先進手段,而一支龐大的共產黨軍隊,又有這一切設備、彈藥、給養(yǎng)和騷動,怎么能夠在一個友邦的邊界對面集結起來,并且直到第一批炮火開始傾瀉到南朝鮮陣地上時,竟然沒有一個人事前對此有所察覺呢?

中央情報局局長、海軍少將羅斯科·H.希倫科特就在進攻開始一天之后采取行動,推卸中央情報局的責任。他向參議院撥款委員會暗示,中央情報局提供了充足的線索,表明進攻就要到來。這一手法立即在華盛頓和東京引發(fā)了緊張的秘密搜尋情報失靈的替罪羊的行動。結果卻一無所獲。每一個責任機構最后都證明,曾經預言北朝鮮的進攻可能到來,但卻沒有一家機構,包括中央情報局在內,曾經預示進攻就會到來。

假如美國能夠預測到這場進攻,假如取消了周末度假,南朝鮮人無疑會感恩不盡。但是在美國,情報機構的失敗也僅僅具有學術意義:因為美國根本沒有任何針對入侵的防備計劃,不論入侵發(fā)生在哪一天。

情報部門沒有解釋是誰策動了這場進攻。雖然大多數(shù)人把矛頭指向蘇聯(lián),也有一些人把矛頭指向紅色中國,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什么確鑿的證據(jù)。北朝鮮人推進的那種令人吃驚的速度仍使許多軍官心存疑竇。這樣的成功如果不是蘇聯(lián)紅軍親自出馬,也必然是在蘇聯(lián)的大力幫助下才能取得。在接踵而至的恐慌之中,沒有人認識到消除懷疑的那種簡單道理:即北朝鮮人擁有坦克。根本不需要其他力量積極參與。一直到某種可以阻擋住坦克的東西引進朝鮮半島之前,北朝鮮人是戰(zhàn)無不勝的。

這場戰(zhàn)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當時朝鮮半島被迫分裂為兩個對抗性的敵對國家,這是一種幾乎沒有一個朝鮮人希望的局面,但卻被蘇聯(lián)和美國的戰(zhàn)后地緣政治學的壓力強加到了朝鮮人的頭上。1945年,俄國人一如其數(shù)百年來所做的那樣,試圖將其部隊占領的每一寸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俄國人拒絕接受代表統(tǒng)一朝鮮的全朝鮮政府,因為那樣的政府當時可能會把蘇聯(lián)占領的北方并入進去,也許會在選舉中擊敗共產黨的控制。俄國人在德國采取了同樣的政策,這一政策致使那個國家曾分裂為兩個對抗性的國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