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死·生》國民的放縱造就了愚昧的政府(3)

死-生:日本的迷惘與絕望 作者:(日)大前研一


“后菅時代”的政局也是一樣的模式。首相擁有解散權這項強大的權限,但周圍的人卻沒有可以讓首相辭職的方法。所以,像菅直人首相這樣,雖然已經失去了向心力,黨內外都呼吁其下臺,但其仍然能夠穩(wěn)坐首相之位。

另一方面,因為新內閣的成立意味著成為大臣的機會增加,所以與政策相比,政治家更傾向于影響政局。許多政治家都將在同一政黨內也要見風使舵視為上策,導致政局反復無常。

短命政權像小家鼠一般接連不斷地更迭,日本的政局形勢停滯不前。如何才能防止政權與首相的輪番更換呢?

我認為應該制定一條規(guī)則,“一屆選舉中可提名的首相至多兩名”。首相對日本來說舉足輕重,因而在因健康等其他緣由不得不更換的情況下,一屆任期中最多可以允許更換一次首相,不可更換兩次以上。第二次成立的內閣下臺后,應該予以解散,重新大選,轉向新的政權。

反過來,也可以通過立法手段,規(guī)定“若某政黨在同一屆選舉中有兩任首相都無法有效地統(tǒng)治國家,那么其政權執(zhí)政能力將被視為不足,應令其解散”。

正如公正交易委員會命令過于龐大的企業(yè)進行分拆一樣,對于更換兩任首相的政權政黨,因其不具備執(zhí)掌下屆政權的資格,應命其解散或分割,以免在下一屆選舉中成為多數(shù)派。既無執(zhí)政能力,又無領導者的政黨應三振出局。要盡量避免在一屆任期中同一政黨連續(xù)三次掌握執(zhí)政大權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