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為凡客寫的“挺住體”,能夠讓人感覺到他的人生經歷: 7歲想成為科學家,最后成為一個演員,最后一句“挺住意味著一切”,配合他的視頻,就是黃曉明整個生涯的一個簡單縮影,也體現(xiàn)出一種精神和情感,讓人覺得很棒,所以粉絲們會轉發(fā)會傳播。如果黃曉明只是簡簡單單地代言凡客,文案也寫得很直白,肯定會缺少某種特質,效果肯定也會大打折扣。
“故事化”并不是所有的文案都適合,但編輯帶著這樣一個策略去撰寫文案,也許會有幫助。
技巧二:擬人化。微博變成擬人化的形象之后,微博要用帶有人情味的口吻說話,跟粉絲溝通和拉近距離,同時也把品牌微博人格化的形象植入到粉絲的腦海中。有這樣兩個案例:第一個是碧浪的微博:母親節(jié)一到,姐要請出媽媽來,給大家派送一些洗衣的知識。這種語氣肯定不是官方的,即使內容是想引出一個活動或推薦一個促銷,但語言方式真的就像一個人在說話。
第二條微博:明天就是周末,請大伙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如“爽”、“酷”、“煩”、“累”、“苦”,只能用一個字,想好了嗎?——這樣一個簡單的不到140字的文案,被轉發(fā)33次,有100多個評論。這條信息并沒有承載產品的信息,也沒有直接體現(xiàn)企業(yè)品牌的東西,但卻和粉絲產生了互動,引導粉絲參與這個話題,只要粉絲轉發(fā)并評論了,愿意互動,就達到了目的——建關系、建信任。不溝通不交流,就永遠不可能突破,也不會有進一步的信任關系。
我們做文案的目的就是要跟粉絲互動。這兩條文案都是以擬人化的形象和角色做的。這樣的文案根本就不需要去搜羅信息想創(chuàng)意,很簡單、很隨意。所以做微博營銷就和做人差不多,說難非常難,說簡單也非常簡單。
技巧三:趣味化。在微博上,我們都希望看到有趣好玩甚至爆眼球的信息,如果能夠吸引公眾的眼球,對企業(yè)品牌曝光有很大的吸引力。做文案的時候,需要有意識地寫得有趣些。再來看兩個文案:第一個文案看著像手表,實際上是一個手表式的備忘紙。這個文案并沒有寫紙張、價格、產地等信息,而是說有了這個備忘紙之后,重要的事情可以隨時在手上晃來晃去。老婆大人吩咐在路上買的牛奶,就不會忘記了——整個文案讓人感覺溫情、有趣又好玩,后面帶上鏈接,引來30多次轉發(fā)。
第二個微博是一位用戶購買夢芭莎的內衣后,在論壇里把圖片貼了出來。夢芭莎編輯把這個信息放到了微博里,但并不是很死板地直接挪過來,而是用“夢芭莎驚現(xiàn)75F胸圍美眉”的方式,說話的語氣既符合擬人化的形象,又很輕松、調皮甚至調侃。這樣更容易拉近和粉絲的距離。有人通過這個鏈接信息去了解產品甚至購買都有可能。
我相信,在微博上會有很多比這兩個文案更具趣味化的內容,在做文案的時候,可以往這個策略方向靠攏,會讓自己的文案更好,有更多人愿意去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