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得自己(2)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作者:(瑞士)珍妮·迪·薩爾斯曼


6.入門第一課

在我所有的顯化背后,都有著一種渴望,想要了解自己,想要了解自己的存在以及了解自己是如何存在的。但是在我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中,一個“我”的形象會同時建立起來。我執(zhí)著于這個形象,因為我認為它就是我。我會盡力去肯定和保護它。我就是這個形象的奴隸。我很執(zhí)著于這個形象,并且被與之相關的各種反應所控制,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注意力去了解自己其他的部分。

以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意識不到比我層次更高的東西,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nèi)在的。也許在理論上可以做到,但實際上卻不行。所以我沒有可以用來衡量自己的標準,在生活中只能依靠“我喜歡”和“我不喜歡”來作為衡量標準。我只顧著自己,被動地去追尋能讓我高興的東西。這種對?!拔摇钡闹匾晻刮易兊妹つ?。它是我開始新生活的最大障礙。了解自己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改變對自己的看法,這需要我在內(nèi)在真正地覺察到一些以前不曾覺察到的東西。為了覺察,我必須先學著去覺察。這就是了解自己的入門第一課。

我試著去覺察我在認同狀態(tài)下是什么樣子,去體驗我在認同時是什么樣子。我需要去了解認同背后那股力量所具有的強大威力,以及它勢不可擋的活動。這種在生活中維系我們的力量不想要我們記得自己。它驅(qū)使著我們?nèi)ワ@化,并且拒絕回歸內(nèi)在的活動。

覺察自己在認同狀態(tài)中的樣子就是覺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樣子,但是每當我記起自己更高等的可能性,我就會逃開,拒絕接受自己在生活中的樣子。這種拒絕妨礙了我對它的了解。我需要很聰明地覺察到自己而又不去作出任何改變,不去改變自己對顯化的渴望。我需要覺察到自己就是一臺被念頭、欲望和活動等各種機能的運作驅(qū)動的機器。我需要了解自己是一臺機器——試著在我像機器般運作的時候保持臨在。在生活中我是誰?我必須去體驗,并獲得對此更為有意識的印象。

要面對認同的力量,就必須有某種臨在的東西參與,即一種穩(wěn)定、自由,并且與另一個層面相連接的注意力。我希望能夠臨在于當下所發(fā)生的事,同時又保持著對自己的覺知而不迷失。為此,我需要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去努力,需要具有某種常“我”所不了解的意志和渴望。我的?!拔摇北仨氉尦鑫蛔?。通過保持注意力并記得去觀察,也許有一天我將能夠真正地做到覺察。如果我能覺察到一次,就能覺察到兩次。如果這樣的覺察重復出現(xiàn),我就能夠保持覺察的狀態(tài)。

為了觀察,我需要掙扎。我尋常的本性是拒絕自我觀察的。我需要做好準備,基于遇到的阻礙去進行掙扎,從說話、想象、表達負面情緒等認同狀態(tài)中撤出來一些。有意識的掙扎需要選擇和接受。我不能再讓我的狀態(tài)來決定我的選擇。我必須選擇以臨在為目的的掙扎,并接受將會出現(xiàn)的痛苦。掙扎肯定會帶來痛苦。掙扎是我們尋常的本性很難接受的,這讓它很不舒服。這就是為什么一直記得我們的渴望,即我們的工作和臨在的意義是如此重要。我們會去對抗某種習慣,比如特定的吃相或坐姿,但我們的掙扎不是為了改變它們。在嘗試不去表達負面情緒的過程中,我們不是要與這些情緒本身對抗或是通過掙扎來消除這些情緒的表達。我們對抗的是我們的認同,以便把通過認同浪費的能量用于工作。我們的掙扎不是為了對抗,我們要通過掙扎而有所收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