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跟我一起回到激動人心的20 世紀70 年代,這也正是我的童年時期。那時,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父母通常都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得高分、上大學、謀一個好職業(yè),這樣才會過上體面的生活,或許還會樹立些許威望。如果你擅長數(shù)學和理科,就應當做醫(yī)生;如果你擅長英語和歷史,就要做律師;如果你實在沒有這些天賦,但語言表達技巧非常好,就可以做會計。不久之后,計算機出現(xiàn)在了書桌上,CEO 出現(xiàn)在了雜志封面上,真正擅長數(shù)學和工科的年輕人選擇了高科技行業(yè),而其他很多人則蜂擁進入商學院,他們認為MBA 就是“成功”的代名詞。
律師、醫(yī)生、會計、工程師,還有執(zhí)行官,偉大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給這些職業(yè)精英起了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名字:“知識工作者。”德魯克寫道:知識工作者是“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而取得報酬的人,而非出賣體力或手工勞動的人”。把這類人同其他勞動力區(qū)別開來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將理論和分析性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換言之,他們擅長的是左腦思維。德魯克說,也許這類人在人數(shù)上永遠都不會形成規(guī)模,但是他們“將重塑新興知識社會的特征、領導力水平和社會風貌”。
德魯克的觀點向來準確。知識工作者及其思維方式,的確塑造了當今時代的特征、領導力水平和社會風貌。試想一下美國任何一個中產(chǎn)階級人士在尋求知識工作的道路上所路過的收費亭吧!比如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和SAT 預考(PSAT)、經(jīng)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以及醫(yī)學院入學考試(MCAT)。注意到這些縮寫的最后兩個字母了嗎?這些測試本質上都是用來評定左腦思維的。這些測試都需要邏輯和分析能力,那些像計算機一樣給出唯一正確答案的受試者會取得較好的成績。這些測試需要線性思考和順序推理能力,且有時間限制。一個問題給出一個正確答案,然后依次進入下一題,直到測試結束。它們是進入中產(chǎn)階級精英社會的一道道門檻。由此也就造就了一個SAT 體制,在這個體制下,美好的生活取決于快速的邏輯性順序推理能力。其實,這一現(xiàn)象不僅僅存在于美國。從英國的入學考試到日本的補習班,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培養(yǎng)左腦型知識工作者。
此類測試取得的成功給了人們很大的鼓舞。它打破了貴族特權的束縛,使各個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得到接受教育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機會,有利于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SAT 體制目前正在消失。左腦思維雖然重要,但已不能滿足當下?,F(xiàn)在,我們正邁向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右腦思維將決定誰處于領先地位。
對有些人而言,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對另一些人而言,這就如同謬論。本章主要是為后一類讀者,即聽父母的話,在各項測試中都力爭高分的人而寫的。為了讓你相信我的觀點是正確的,請讓我用左腦式的因果型推理來解釋時代變化的原因。
原因:物質財富的極大充裕、亞洲的崛起和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