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股風靡美國
20 世紀90 年代,美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新經濟”提上日程。傳統(tǒng)工商業(yè)股票不再為投資者熱捧,互聯(lián)網概念在美國盛行,一批又一批新興互聯(lián)網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競相上市。由于缺乏業(yè)績度量標準,網絡股曾一度被主流基金所忽視。
早在1993 年,摩根士丹利互聯(lián)網分析師瑪麗·米克向華爾街投資者大力推薦網絡股票。1995 年,米克發(fā)布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業(yè)報告,率先提出點擊率、頁面瀏覽等分析指標,擺脫了利潤增長率、毛利率等傳統(tǒng)指標的束縛。她的創(chuàng)新分析奠定了投資網絡股的理論基礎,投資者開始認識并關注互聯(lián)網股,“.COM”企業(yè)躍升為新時代寵兒。1998 年,米克被美國著名投資期刊《巴倫周刊》評為“網絡女皇”。
1999 年,308 家技術公司IPO (首次公開發(fā)行),占當年IPO 總數近一半。市場上出現(xiàn)了幾只專門投資網絡股的基金。憑借專業(yè)機構投資者的努力,投資者開始認可和采納幾種評估網絡公司業(yè)績的方法。投資網絡股從純粹的賭博行為似乎變成“可計算風險”的投資行為。1999 年,代表美國高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86% ,代表美國藍籌股的道瓊斯指數僅上漲25% 。以5 年來看,納斯達克指數從不到780 點上漲到4 200 多點,漲幅高達4.6 倍;道瓊斯指數從3 900 點上升至11 200 多點,漲幅只有2 倍多。在互聯(lián)網概念大肆炒作的背景下,只要企業(yè)與網絡沾邊,股價便沖入云霄。市盈率、市凈率等傳統(tǒng)估值指標在高科技股身上失去參考意義。除微軟外,所有高市值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均超過100 倍?;馃岬木W絡股推動納斯達克指數勢如破竹,之后沖上5 000 點大關。網絡股狂熱讓很多經驗豐富的投資家迷惑不解。擬上市公司通常應達到“盈虧平衡點”,但雅虎、亞馬遜等網絡企業(yè)卻長期“只賠不賺”。為給網絡股的高股價尋找合適的理由,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些新名詞。著名IT 網上雜志《UPSIDE 》的主編理查德·勃蘭特(Richard L. Brandt )在《雅虎法則》一文中提出“雅虎法則”,用以闡述網絡股的基本定價規(guī)則?!把呕⒎▌t”認為,股票市場反映的價格已不再是工業(yè)社會意義上的貨幣市場價格,而是演進為信息市場上的價格,企業(yè)市場價值的首要出發(fā)點不是財務收益而是信息資產。甚至有人創(chuàng)造出“市夢率”概念?!笆袎袈省庇墒杏恃葑兌鴣?,主要指高科技網絡股市盈率如夢幻般高得離奇。
很多網絡公司長年虧損,市盈率沒有意義,只好用“市夢率”來衡量?!笆袎袈省背删土丝萍季W絡股的“淘金熱”。網絡時代來臨使早期在網絡股上下了賭注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亞馬遜(Amazon)1998 年6 月的股價只有7 美元,1999 年1 月突破80 美元(復權價格),半年上漲超10 倍!再如eBay,1998 年1 月股價20 美元,1999 年3 月暴漲至510 美元,上漲24 倍!美國在線從1992 年上市至1999 年4 月,股價漲幅竟高達71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