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作品旁邊,是一個不太寬的小門,出來便是德農館二樓第5和第8展室,也就是意大利繪畫長廊,左手邊是第5展室,是13到15世紀繪畫;右手是第8展室,是16和17世紀作品。再向前是12展室,意大利17至18世紀繪畫。長廊中達·芬奇的其他三幅作品周圍要清靜多了,至少你可以站得很近仔細看。雖然長廊兩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作品,但最有才華的畫家的杰作會從里面“跳”出來。老遠,你就能感到它們很不一樣。達·芬奇奇妙的技法,使他的畫好像浸潤在特殊的光線和厚重的空氣里,人物也好像融化在遠處的風景中?!妒ツ缸优c圣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就像我們常見到的,媽媽和姥姥帶著孩子到花園中散步。兩位女性非常愛這個孩子,看到他就微笑。而小基督在和羊玩耍,這是西方畫家一貫使用的象征,因為有了羊,觀眾才知道他畫的不是普通的孩子。達·芬奇這幅畫最被后人稱道的還有它穩(wěn)固的構圖——三個人物呈三角形或說錐形展開,給看畫的人以寧靜之感?!稁r間圣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采用的也是這種構圖方式。但這幅畫的背景更復雜,因而引發(fā)人們更多的贊揚。還有非常奇怪的《施洗約翰》(St. John the Baptist),這是達·芬奇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畫面中食指向上的圣約翰面帶詭異的笑容,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在猜測這幅畫的含義。
在這個意大利繪畫館中,其他值得看的還有拉斐爾(Raphael Santi)的幾幅作品:《圣母子與施洗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神圣的家族》(The Great Holy Family)等。拉斐爾的宗教畫風格甜美、情感細膩,他的人物肖像則力圖比本人還逼真?!栋蜆匪鸂枴たㄋ固酶晗瘛罚≒ortrait of Baldassare Castiglione)是其中的典范。這個人是當時法國駐英大使,喜歡穿質地精良、價格昂貴的暗色衣服。拉斐爾把他的這個著裝特點精準地描繪了出來。而且他的眼神似乎要告訴我們什么,但欲言又止。隨著觀眾在畫前移動腳步,他的目光似乎也在移動。
無論多么匆忙,路過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的兩幅作品時,都要停下來看看。在一大堆浮華艷麗甚至虛偽做作的作品中,卡拉瓦喬的作品非常與眾不同。他被稱為第一個現實主義畫家,其后很多追隨者都力圖模仿他的畫風,但沒有一個能真學到他的神韻?!翱ɡ邌獭笔沁@位畫家出生的小鎮(zhèn)的名字,其原名為米開朗琪羅。他到達羅馬后,受到位高權重的德蒙特主教的賞識,時年25歲,才情綻放,一反當時流行的矯飾畫風,發(fā)展出自己的繪畫語言,其作品開始得到高層藝術愛好者的推崇。但卡拉瓦喬生性暴烈,喜歡混跡于酒肆賭場,經常因與人發(fā)生口角而大打出手,終于犯下命案,被迫逃離羅馬。
這幅巨大的《圣母之死》(The Death of the Virgin),是卡拉瓦喬離開羅馬前的最后一幅作品,原是為斯卡拉教堂所做。16、17世紀的歐洲大城市里,暴力和疾病很容易就奪走一個人的生命。生活在這種氛圍中的卡拉瓦喬經常通過觀察尸體研究人體構造。這幅《圣母之死》逼真地描繪了死去的圣母:面色發(fā)青、雙腳浮腫。畫面上死去的圣母和周圍哀痛的人,在卡拉瓦喬獨創(chuàng)的光線明暗對比中顯現出深沉的悲劇力量。光從畫面左側傾瀉下來,使我們的目光集中到圣母憂傷的臉上,令人動容。畫面上方的三分之一是紅色的幕簾,其褶皺增加了畫面的流動性和空間感。這在當時也是非常大膽而具有創(chuàng)新的構圖。此畫被訂購的教堂拒收,理由是“圣母缺少尊嚴,浮腫而裸足”。有意思的是,該教堂的修士們屬天主教加爾默羅“赤足會”,竟然拒絕接受赤足的圣母。這幅畫因此一時找不到買主。據說畫家魯本斯正巧來到羅馬,看到此畫深受震動,勸說當地公爵購買。后來此畫又被賣給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幾經易手,最終由路易十四買下納入盧浮宮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