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別讓心靈的支柱壓倒靈魂
<有時,是從心底深處累了……> 有個一直以來都覺得工作大有意義的男人,最近對工作驟然生厭。他業(yè)績突出,接連升職,當上了部門經(jīng)理,令周圍的人艷羨不已,甚至就連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應該要大干一場,可結(jié)果——他突然完全失去了工作的興趣。
他開始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直以來兢兢業(yè)業(yè)所做的無非也就是一籮筐的蠢事。他甚至覺得,像自己這種乏善可陳的人竟然還能當上部門經(jīng)理,真是于心有愧??吹街車娜硕荚谄疵ぷ鳎贿呅纳w慕,一邊又忍不住唾棄:“就連這么無聊的事,都能有熱情去做啊?!?/p>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著,到了最后,他開始認為自己已經(jīng)沒有活在世上的意義,還不如一死了之。到了這個地步,他真的起了自殺的念頭。
我所說的這個是近年來非常常見的中年抑郁癥的例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呢?這是因為,曾經(jīng)一直支撐著一個人的支柱,比如工作,突然間成了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試著想象一下,心靈的下方是靈魂,所以支撐著心靈的支柱,就會壓在靈魂之上。對一個人而言,一直以來支撐著心靈的東西,對靈魂而言就是一種負擔。這個東西越大,靈魂所背負的重量也就越沉重。
那么何謂靈魂呢?我們甚至無法斷言到底是否有心靈存在,靈魂就更是如此了。這里所說的“有”,與“這里有把椅子、那里有張桌子”的“有”并不同,不過,就像我們假定心靈確實存在以便說起來更方便一樣,進行比心靈更深入一步的思考的時候,認為在心靈之下(深處)確有靈魂,往往會方便得多。
靈魂的特點是充滿矛盾。人類的心靈是容不下矛盾的,所以靈魂就一股腦地把所有矛盾攬到自己麾下。靈魂既是極其個性化的,又是非常普遍的。剛才例子里的那個人,一直以來都是通過工作去尋求人生的意義。對他來講,工作做不好的人都是蠢蛋,他完全可以為了工作犧牲家庭。他確實非常努力這沒錯,可換個角度看,他難道不是只住在一個非常狹隘的世界里嗎?即便是工作成績平平的人,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也可能會在家庭中找到人生的意義。靈魂會發(fā)出這樣或那樣的信息,而人的世界正是仰仗著靈魂開闊起來的。與此同時,靈魂又是極其個性化的東西,它所發(fā)出的信息因人而異,解決的方法也因人而異。不同的人的靈魂,有可能會發(fā)出截然不同的信息。
還有一件事讓我一直耿耿于懷,就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為了老年的生活著想,很多人從年輕時候起就著手養(yǎng)成一些興趣愛好,并將這些興趣愛好當成心靈的支柱。
在上面所說的這樣的情況里,還有一件讓我深感痛心的,就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為了老年的生活著想,從年輕時起就會養(yǎng)成一些興趣愛好,而且一直以來都將它們當成心靈的支柱??扇f萬沒想到的是,這些興趣愛好卻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無法承受的負擔。喜歡俳句、樂于參加俳句詩會的人,到了七十歲左右卻突然討厭起這些來了。不僅如此,他還會覺得人生的一切都是灰色的。這種時候,人可能會說“不要總是悶在家里,出去參加歌會吧”,結(jié)果卻只是帶來反效果。對那個人而言,需要的并不是叩問心靈,而是要重新問自己的靈魂到底想要些什么。如果靈魂允許他繼續(xù)寫俳句的話,那么,俳句就會再次成為對他有意義的東西,而且還會讓他的俳句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話雖這樣說,但是并不一定全是變好,可能有些人寫出來的東西會變差)。不過,一旦與靈魂有關(guān),其他人的評價就不怎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