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我捕捉了卡爾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1)

卡爾-威特教育全書(典藏版) 作者:(德)老卡爾·威特


吃對食物孩子才健康

那么在孩子 3歲之前這個寶貴的記憶時期該給他灌輸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反復灌輸?shù)於ㄖ橇Φ拇竽X活動基礎的模式,比如語言、音樂、文字、圖形;另一方面是人生的態(tài)度和基本準則。

總之,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只是父母走出的第一步,以后要付出的會更多,承擔的責任更大。因為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教育的開始,這也是為人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簡單地講,如果嬰兒能夠感受到你的關心和呵護,那就意味著你應該開始教育他了。開始是細小而繁瑣的教育訓練。孩子渴了、餓了、尿布濕了……都會不愉快,父母要隨時隨地捕捉這種不愉快,對他的需要做出迅速的反應。父母能夠敏銳地覺察到孩子的需要,教育就算開了好頭。如果父母能做到這些,那么就等于為孩子今后的教育和訓練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卡爾4個月大的時候,在妻子喂奶前,我會先讓他嘗一點蜜柑汁,其后逐漸添加了香蕉泥、蘋果泥、胡蘿卜泥、青菜粥等。一段時間后,開始讓他喝湯,吃雞蛋、馬鈴薯等。對孩子來說,最好的食物是谷物類食物,大多數(shù)孩子都愛吃,可是我的兒子不愛。孩子愛吃的食物就是他最好的食物,所以他喜歡吃什么就給他吃什么。

不過,在兩周歲前,我沒有讓他吃肉。

德國有句很有意思的諺語,意思是說“人的性格取決于食物”。食物和人的性格之間的聯(lián)系的確是存在的?!安耸朝煼ā痹?jīng)流行一時,人們相信有選擇地給孩子吃一些食物,就能形成對應的性格。比如,選擇胡蘿卜為食物,孩子的牙齒和皮膚就會很美;孩子多吃馬鈴薯可以提高推斷能力;孩子吃菜豆,他的美術興趣就會得到發(fā)展;孩子愛吃白菜和花菜,就會思想簡單,淪為平凡人;孩子吃青豆,性格會輕率。所以,如果孩子不喜歡數(shù)學,可以讓他多吃馬鈴薯;如果孩子不喜歡美術,可以讓他多吃菜豆;如果孩子沒有毅力,最好不讓他吃青豆;如果孩子粗暴,最好不讓他吃洋白菜。

兒子出生的頭半個月內,我們堅持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喂他奶、喂他水,好讓他的生物鐘有規(guī)律地運作。他能吃飯后,在兩頓飯之間,他可以喝水,但其他食物被禁止,這樣好讓他的胃可以休息一下,血液在胃部工作而不集中到大腦是不好的。為了讓孩子的大腦能很好地發(fā)育,不能讓他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還有,吃多了,不但不利于孩子大腦的發(fā)育,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為這會增加患腸胃疾病的概率。

人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無非是讀書、識字和待人接物。實際上,這些只是孩子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伴隨著孩子從嬰兒長大成人,各方面的知識都可納入教育的范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