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壓力,才能給孩子有用的幫助
·壓力并不全是壞事
媽媽們經常說“我想讓孩子沒有壓力,二十四小時都快快樂樂”,或者說“我想讓孩子一輩子都幸福快樂”。這些愿望有可能實現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父母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消除孩子全部的壓力。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承受壓力,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壓力就如影隨形,如果不承受壓力,孩子便不可能成長。
胎兒在母體里的十個月被認為是最安靜和舒適的。這一時期,即使靜靜地呆著,各種營養(yǎng)成分都會源源不斷地進入體內。但是,當母親開始分娩時,肚子里的胎兒只有以頭沖下的狀態(tài)被推擠出產道,才能夠來到這個世間。本來在母體中舒適地游移,突然被推到狹窄的甬道,并且必須憑借自己的力氣推擠才能得以來到世上,對胎兒來說,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這就是孩子最先直面的壓力。從這一刻開始,孩子便親身感受到,面對人生中必經的壓力,自己必須站出來,并消滅它們。在出生后,孩子的壓力也是紛至沓來。有人在自己的屁股上打了一下,會讓孩子心情變糟;為了將嘴中的分泌物或嘔吐物清理干凈,大人們強制性地撐開孩子的嘴巴,然后用器具在嘴里攪動,直到清理干凈;大人們還會把孩子的身體包得嚴嚴實實;過不了幾天還要注射預防疾病的針劑。這所有的一切都給孩子造成了壓力。
而大人不能因為孩子討厭吃固體食物便永遠給他吃流質食物,不能因為孩子認生,就只讓孩子和媽媽一起生活。也不能因為孩子害怕走路而永遠不讓孩子學步。更沒有因為孩子討厭和媽媽分開,就不送孩子去幼兒園和學校的道理。
現實中不存在沒有壓力的幸福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微笑。生病的時候就應該疼痛,悲傷的時候就應該哭泣。當孩子在每一階段經歷的課題、難關、痛苦都過于吃力和掙扎時,父母應該為孩子減輕部分壓力,但必須讓孩子承受他們應該承受的痛苦。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斷然的指責讓孩子哭著沖進自己房間,然后緊鎖上了房門。這種情況下,媽媽不可以立刻跟在孩子后面,對孩子說“媽媽向你承認錯誤”。這時候的孩子雖然會很傷心,但是父母有必要讓他們自己待一會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在傷心的同時,思考“媽媽為什么要那么說我,我為什么要那么做”。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學到什么。孩子經受痛苦不一定是件壞事,并且,讓孩子一直心情愉悅舒適也不一定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