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皇帝搖身一變,似乎成了一位悲天憫人的君主,他親自主持制定關于勞動保護、星期日休息、限制女工和禁止童工的法律。他號召工人與雇主之間建立同事般的關系,甚至命令雇主接受工人漲薪的要求,因為雇主榨取工人時“像榨取檸檬汁一樣,然后讓他們在糞便上腐爛”。這是多么關心人民疾苦的話語呀,聽了讓人十分感動?;实鄱米约涸陂啔v上遠不及俾斯麥,所以,必須收買人心。而且,他算準了老家伙一定會中招。
果然,俾斯麥不贊成皇帝的這種“道義之心”,他代表著容克地主的利益。其實,威廉二世就不代表容克地主利益?但威廉比較會裝,而俾斯麥不會動這心眼,反而強調沉醉于人道主義的高尚動機“可能對祖國的經(jīng)濟造成損失”。這話一傳出去,民眾都在咒罵這個毫無人性的宰相,希望皇帝的意見獲勝。
皇帝此時胸有成竹,他早在繼位之初就曾說過:“我還想讓這個老家伙再喘兩年氣,然后就自己親政。”
1890年,攤牌的日子終于到了,起因是皇帝要求宰相同意取消一份1852年簽署的指令。這份指令規(guī)定,宰相本人不在場或沒有宰相同意,大臣們不得向皇帝進行匯報。威廉二世認為這個指令限制了皇權,相權對皇權構成了威脅,要求廢除它,但俾斯麥不同意?;实鄹紫嗟姆至岩呀?jīng)不可避免。
3月17日清晨,一位年輕的將軍帶著皇帝的最后通牒來到了宰相的官邸,將軍向宰相宣布:“陛下要求您要么同意取消指令,要么立刻辭職,您應于下午2點到皇宮,以便在那兒接受免職。”
俾斯麥聽完將軍的話,沉默了一陣兒,才緩緩說道:“我身體不適,不能去皇宮,但會向陛下致函的?!?/p>
到了第二天,這位舉世聞名的“鐵血宰相”,在主持內閣工作28年之后,終于辭職了,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宰相的位置。
年輕的皇帝還沒忘送給宰相一套臨別贈禮,以詔書和頭銜的方式紛至沓來:贈送一幅跟俾斯麥真人一樣大小的肖像;授予勞恩堡公爵的爵位;另授予陸軍元帥銜騎兵大將軍銜。威廉二世還贊頌一番,稱俾斯麥的忠告和活力“即使將來對我和祖國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p>
其實,這些客套不過是對帝國宰相知趣走人還以面子,體現(xiàn)一下帝王胸懷。而這一切,并不足以撫平俾斯麥的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