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商品類別需要支付的費用不盡相同??傮w上說,每個訂單從商品存儲、員工分揀、匯集、打包發(fā)送,到物流配送送達用戶手里,以日常百貨類商品為例,整體費用大致在10~15元之間。如果是服裝家居類商品,訂單金額平均在100~120元之間的,配送費用占比10~15%,單價高一點的例如化妝品,配送費也要占到7~8%左右。即便是以出售高單價類數(shù)碼商品的讀書網(wǎng),來自該公司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其配送費用也占6.1%。
這實在是一個不可承受之重負。要知道由于瘋狂的價格戰(zhàn),大部分電商公司毛利率遠低于線下零售,從運營的角度根本無法承擔這樣大百分比的開銷。
貨到付款
再來說說貨到付款。
COD(貨到付款)的緣起,也是為了減低用戶在網(wǎng)上下單的購買門檻,都說網(wǎng)上買東西是“隔山買?!?,沒有看到實際貨物,僅僅憑幾句描述、幾張圖片就要下單,很多時候用戶心里覺得沒底,因此貨到付款可以打消消費者的疑慮。
顧客拿到商品以后,甚至可以開箱驗貨,確認收到的不是一塊石頭,這時候才掏錢,很便利很合理,不是嗎?
很可惜,不是這個邏輯。
首先,貨到付款是有額外成本的。
快遞公司不僅要送貨,還要收取貨款,再一層層交上來返回給賣東西的電商公司,這個環(huán)節(jié)自然有成本有費用,為此,電商公司要額外付出1.5~2%的貨款作為使用COD功能的費用。
其次,貨到付款導致許多電商公司時時困擾于資金回籠的速度和安全問題。
雖然這些年一些大型的快遞公司開始出現(xiàn),但就整個行業(yè)來講,網(wǎng)上銷售的包裹快遞主要還是由各個城市不同的快遞公司承擔,甚至同一座城市有好幾家快遞公司分片負責同一家電商公司的配送業(yè)務,因為是小公司,他們在承接這項業(yè)務時,必須向電商公司提交2~5天業(yè)務量的預存保證金,以避免資金回籠的風險,很多情況下,為了轉移或縮小自身的資金風險,他們又轉過身來,向一個個快遞員收取相應的保證金,這樣一環(huán)環(huán)下來,資金使用率低,現(xiàn)金高風險就成為一種常態(tài)。我知道許多電商公司隨著業(yè)務的增長,不得不在同一個城市增加幾家快遞公司,為什么?因為僅憑一家公司支付不起日益抬高的保證金金額,只好多找?guī)准襾矸謸?,這樣一來,規(guī)模效益的機會被抑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