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戰(zhàn)時前往中國(9)

費正清中國回憶錄 作者:(美)費正清


1942 年9 月23 日于昆明 [ 給希斯的附信]

清華大學的教員

摘要:在昆明,留美出身的清華大學的教員代表著美國在中國的投入與資產(chǎn)。他們正受到毀滅性的威脅,急需幫助。

信息來源:本報告內容源自與各位教授的談話,具體人員如下:出生于夏威夷的美籍華人、外語系主任陳福田教授,政治系主任張奚若教授(兩位教授均為學校評議會成員),北京大學政治系教授、國民參政會成員錢端升;清華大學校長、如今合并而成的西南聯(lián)大校長梅貽琦。以上人員都是歸國留學生中的領袖人物,早在1933 年,我得到歷史系主任蔣廷黻的推薦在清華執(zhí)教一年,那時候就與他們相識了。在昆明的一周時間,我已經(jīng)去過6個住所,并與居住在里面的12 個人進行了交談。

1. 清華大學尤其代表了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因為幾百萬美元的庚子賠款歸還部分已經(jīng)被投入其中。而對于任何一所主要的大學來說,教員都是其重要的投資,因此憑借清華大學的聲望與師資力量,這里的教師自然是留美歸國者中的佼佼者。

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學術精英,他們是美國教育影響力的鮮活代表。鑒于教學樓和教學設備都已落入日本人手中,如今這些教師是美國30 余年投資僅剩的部分,他們的處境需要特別關注。

2. 現(xiàn)任教育部長陳立夫博士一直致力于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實行嚴格管理,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他已掌控著清華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的辦學方針政策。盡管如此,他在清華大學遇到了資深留美歸國教授們的堅決反對。這是一場持久的斗爭,這是擁有權力和財政支持的國民黨和教育部門與決心保護美國傳統(tǒng)的自由教學方式的教員之間的較量。然而這也是一場不平等的較量,因為教員只能通過廉價出售收藏的書籍和衣服來維持生活,而這些微薄的生活來源很快就會消耗殆盡。除非得到援助,否則結果只有一個——營養(yǎng)不良、疾病,最終代表美國自由理想的教員士氣低落,走向消亡、離散或墮落。

3. 具體來說,國民黨和教育部采取了如下措施:鼓勵年輕的教員加入國民黨,對此有興趣的這部分人會受到款待并獲得重慶方面特殊的支持和關照;總體上說,為大學提供的援助總是少于按其學術地位應得的數(shù)目(這種情況也適用于西南聯(lián)大),政府根據(jù)招生數(shù)量而非學術水平來提供援助;昆明的地方大學云南大學收到大量的資金,情況自然比西南聯(lián)大好很多,盡管后者擁有來自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中國學術界精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