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特色的增長優(yōu)勢(5)

我們離世界第一經濟大國還有多遠 作者:程超澤


8.建立了一個在歷史任何時期都無可比擬的有凝聚力、有威信的中央政府,獲得極強的社會整合能力,具有能有效動員和利用全社會各種資源的能力與力量,從而為中國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服務。在分析今天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時候,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就是改革開放前留下的制度遺產,這是理解今天社會制度變革的一把重要的鑰匙。筆者認為,前改革開放時期(也可稱為“毛澤東時代”),給我們留下了重要的制度文化遺產就是一個高效能的強勢政府。

西蒙·庫茲涅茨(S. Kuznets)在其名著《各國的經濟增長》一書中指出:根據眾多國家經濟增長的經驗,“現代經濟增長,連同它持續(xù)的技術和社會革新及其結構變動的高速度一起,需要一個國家基礎來作為公證人,和平疏導變化,并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承擔直接責任,一系列的進一步后果就繼之而起”,“主權國家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成近現代史上中國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社會缺乏組織性和現代管理協調能力,國家能力的薄弱導致了社會呈現低度組織化的狀態(tài)。無論是晚清政府,還是后來的北洋軍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在全社會的組織能力、軍事組織能力、財政稅收組織能力和工業(yè)管理的組織能力方面都非常渙散和薄弱,在面對西方列強,一個GDP雖然龐大、人口眾多的古老文明卻不斷遭到凌辱和侵略,這充分體現了中西兩種不同社會組織能力和管理組織能力的社會所產生的國家的“效能差”。由于缺乏組織能力,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非常緩慢,時斷時續(xù)。

筆者研究認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性的政黨,其對中國社會的組織程度的改造非常成功,中國從一個渙散的、破碎分割的、弱組織化的“原子社會”迅速轉變?yōu)橐粋€高度紀律性的、高度組織性的面向現代工業(yè)化進程的組織社會。有的人從民主人權的角度批評毛澤東時期的中國是如何落后、專制極權,但是從社會演化角度看,是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真正結束了150年以來中國紛亂和被侵略凌辱的局面,同時結束了中國社會弱組織和無組織能力的一盤散沙的狀態(tài),成為一個高度緊密凝固結構的高組織化的社會。中國政府也發(fā)展成為一個高效能、高組織的全能主義政府。

毛澤東時代后的三四十年里,中國經濟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央政府作為一個全能主義政府也隨之脫胎換骨成為一個高度服務型的政府和懂得經濟規(guī)律和微觀經濟運行的政府的過程。政府在高度開放、強調競爭和自由的經濟體制中,充分發(fā)揮經濟規(guī)律,讓整個國家充滿競爭氣息和向上提升的動力,同時政府也知道“沒有市場萬萬不能,但市場又不是萬能的”的道理,深刻了解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市場帶來的無序性可能對社會生產產生的摧毀性影響,因此中央政府高度的調節(jié)能力和宏觀的組織服務能力依然是重要的。

其實,現代化本身要求的就是市場效能、國家效能和管理效能的同時擴大,需要微觀經濟系統(tǒng)的功能分化和按市場本身的規(guī)律運行,同時又需要強有力的國家管理和組織能力來調節(jié)市場的無序和盲目性,需要國家具有建設四通八達的基礎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現代化的港口、機場、橋梁和現代的物流管理體系)高度的動員能力,需要國家用來改善經濟建設和投資環(huán)境的高度的組織能力,還需要國家對經濟發(fā)展、社會政策和生態(tài)平衡進行一攬子的協調管理。政府能力必須強大、高效、現代,管理組織水平要得到不斷加強擴大,同時市場也要獲得充分競爭和活力,其實質就是“強政府和強市場”的雙強效能。這個雙強效能,在中國改革開放了30多年的今天再回頭看,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國是結合得最好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