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擁有哪些自然資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諸如水資源、漁業(yè)資源、森林資源或不受洪澇影響的土地資源等基礎資源應該價格實惠,即使是無法負擔任何其他開支的最貧窮的人也能獲得,同時又不能太廉價,否則便無法產生保護這些資源的動力。市場為解決這一問題指了一條明路。
在市場上交易的前提是你必須擁有資產;畢竟,如果你一無所有也就談不上什么買賣。然而哪些自然資源可以構成人類的資產呢?
人們可以擁有煤礦和油田,還有森林與牧場。他們是否同時也擁有土地之下蘊藏的水源,或者流經田邊的河?人類——政府機構、企業(yè)或個人能否擁有森林的生態(tài)多樣性,或珊瑚礁所提供的防洪作用?
全球范圍內都能看到對重要自然組成部分私有化的擔憂。2010年6月,聯(lián)合國大會無一反對票通過決議,宣布享有水是一項人權。投票結果并非一致贊成: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41個國家出于對主權問題的考慮投了棄權票。然而無一反對票的表決結果已經表明,即使是最惡毒的暴君也不能公開宣布自己有權剝奪他人的清潔水權。水資源所有權與原油所有權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其中不可忽視的道德因素。許多人臆斷水和一些自然資源應該永久免費,這種認知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因此很難推翻。至少在發(fā)達國家,幾乎每個人都確信兩件事:早晨打開淋浴噴頭時,流出的是清潔的水;當他們付水費時,價格低廉。即使在2011年美國用水最貴的城市圣菲,一杯8盎司的自來水也只需10美分左右。
也許這是言過其實,畢竟圣菲是個例外。為解決水資源短缺, 2008年,圣菲啟動了一項浩大而昂貴的工程,即從里奧格蘭德(Rio Grande)引水——用市民繳納的水費為此買單。而在大多數(shù)其他地方,甚至是干涸不堪的菲尼克斯,一杯水也不過幾美分。如此看來,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幾乎與水價沒有關系。沙漠中的水費不貴,而多雨的西雅圖水價卻是全美最高的地方之一。這一方面是由于西雅圖需要清償修建水處理廠的債務,同時也是因為西雅圖立法者為鼓勵節(jié)約用水而有意選擇維持高費率。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shù)人幾乎不需要支付水費。我們收到的水費賬單并不是為水本身付費,而是為了支付將水引入我們家的管道費用和系統(tǒng)操作人員的工資。水費并沒有顯示水本身的重要性——這種脫節(jié)把水資源短缺的危險隱瞞了幾十年。
例如,美國內務部墾務局負責監(jiān)管西部17州的水資源。20世紀初開始,墾務局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控制西部水資源的大型工程項目。然而,使用胡佛水壩和加州中央谷地計劃帶來的水源與水電的人并不支付基建的所有成本?!皦▌站帧边@個名字本身就揭示了它根本的偏見態(tài)度;水資源留在河里供魚類生活是一種“荒廢”,因此必須被“開墾”以便人類取用。正如馬克·賴斯納(Marc Reisner)在他1986年的經典作品《凱迪拉克沙漠》中指出的那樣,在美國西部,缺水已經成了生存問題的核心,只要能解決這一問題,不論工程技術難度有多大,什么計劃都會被支持。在西部,賴斯納寫道:“水往高處有錢的地方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