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還是很堅定的樣子:“我李斯本來是上蔡草民一個,承蒙主上看得起,一步步提拔到丞相高位,子孫后代都跟著享受福祿,臣沒齒難忘啊。主上崩逝前將大事托付于臣,臣怎敢不忠不義,做出有負主上的卑鄙事來?”
趙高心里暗笑,李斯這小子,怎么跟俺老趙打起官腔來了?好像俺是沒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農(nóng)民,幾句官腔就能騙得過的。嘴上說:“丞相說得沒錯,你的高風亮節(jié),趙高佩服之至。不過凡事得考慮周詳,再采取行動,才不會吃虧。要說我也是為丞相好,才不敢不實情相告。其實你參不參與此次行動,胡亥也會按照原定方針干的。若硬不肯配合,只怕你自身都難保,就別說子孫福祿了?!?/p>
這已是威脅了。
不過這正好點中李斯空穴,他一下子泄了氣。想想從任人蹂躪的低層草根步步爬上丞相高位,實在太不容易,李斯又哪肯輕易舍棄?現(xiàn)在皇上遺書在胡亥手里,只要胡亥和趙高兩個鐵了心,串通一氣,圖謀不軌,你李斯絕對是攔不住的。不僅攔不住,還會惹來殺身大禍,殃及子孫后代。始皇已崩,你就是再忠再義,他也看不到了,你這又是何苦呢?
可想起跟趙高和胡亥兩個小人同流合污,李斯又覺違心,真有點騎虎難下。思前想后,李斯別無他法,只得垂淚道:“李斯生不逢時,偏遭亂世,生不如死,又怎么完成主上重托?主上不負臣,臣卻要負主上了?!?/p>
這是趙高最想聽到的。他也早摸透了李斯心思,這家伙嘴上說得冠冕堂皇,什么道呀義呀的,其實最看重的還是功名利祿,有損于功名利祿的事,他絕對是不會干的。
趙高不出聲地哼一聲,趕緊跑去給胡亥匯報:“我費好大勁,嘴皮都磨破了,李丞相才終于答應(yīng)與咱們合作?!?/p>
李斯思想已通,胡亥還有什么說的?樂得將錯就錯,做個二世皇帝。當下召入李斯,三人密謀,假傳始皇詔令,立胡亥為太子。
與此同時,又以始皇名義,另寫一詔書,賜死長子扶蘇和將軍蒙恬。理由好編,說是: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軍資多費,竟無尺寸之功。扶蘇反而數(shù)度上書,怨朕不召歸為太子,其為人子不孝,只能賜劍以自裁。蒙恬與扶蘇居外,不能匡正,卻與同謀,其為人臣不忠,亦賜死,兵權(quán)歸屬裨將王離,毋得有違。胡亥心腹帶著詔書和御劍飛馬上路后,趙高和李斯將始皇尸體裝入溫涼車,離開趙國故君行宮,開始往咸陽方向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