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的完美主義
美國芝加哥德保爾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拉里說:“某些拖延行為其實并不是拖延的人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夠,而是某種形式上的完美主義傾向或求全的觀念使得他們不肯行動,導致了最后的拖延。他們總在說:‘多給我一點時間,我能做得更好?!?/p>
這番話,不禁讓胡小懶想起被公司炒了魷魚的Amanda。論能力,Amanda真的比新來的那位設計師強上好多倍,她的創(chuàng)意總是獨特的,讓人眼前一亮,超出意料;論職業(yè)素養(yǎng),Amanda早出晚歸,勤勤懇懇,這一點胡小懶遠不及人家。有時他覺得,老天也忒無情了,那么賣力干活的一個好姑娘,竟然被炒了魷魚,而許多濫竽充數(shù)的家伙(包括自己),反倒留了下來。
當然,也不能全怪老天、全怪老板,仔細想想,Amanda確實有點讓人“忍無可忍”。別的設計師三天就能出來的作品,她恨不得要用三個星期,雖說出來的東西是不賴,可這時間嗖嗖地過去了,老板他心疼??!每個設計師月工資都開5000塊錢,人家干了10個項目,您干了3個項目,這對同事有失公平,對老板也不公平。最讓人頭疼的是,往往任務交代下去了,到期后什么東西也拿不出來。老板可看不見Amanda苦思冥想、廢寢忘食的樣兒,他看見的是你又什么都沒干,工資白發(fā)給你了。
以前,胡小懶以為Amanda是頭腦短路,真的想不出方案來了??涩F(xiàn)在,他似乎明白了,Amanda不是想不出方案來,只是因為她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不管大廣告還是小廣告,她都要追求完美,一點兒瑕疵都不能有。她對自己要求太高,總希望自己能把每個設計方案都做到最好,出來的作品能超過公司其他所有設計師的作品。就算任務十分緊急,她也要深思熟慮,絕不會接到任務后就匆匆忙忙地開始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種小細節(jié)她都要處理得盡善盡美,否則,她的作品絕對不會“出爐”。就這樣,眼看Deadline就要到了,她根本不可能按時完成任務,這時的她要么沮喪、要么狂躁。
胡小懶不一樣,他對自己的要求沒那么高,時間緊了就好歹先做個東西糊弄一下,你說不行,我再改。這要換成Amanda,交上去的東西被退回來,她覺得比死還難受。所以,她寧肯多費一些時間,也必須一次做好。而結果呢,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不用我再說了。
對此,有心理學家分析說:完美主義者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和反應,強烈地期望社會的認同,強烈地抵觸消極的評價。為了不遭人非議,他們會對自己十分苛刻,要求自己必須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漂亮、無可挑剔。所以,他們的壓力也比常人更大。背負著重壓來做事,內心肯定像是熱鍋上的螞蟻,焦急難受。為了緩解這種壓力,他們就可能會選擇逃避,其表現(xiàn)就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