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我到一個大學去講課,我隨機做了一個調查。我說大四啦,咱們班同學誰找著工作了,一堆人舉手。我又問都加入什么樣的組織了,有說考公務員的,有說進入大公司的。我說啊,你們這些找著工作的還真別看不起那些到現在還沒找著工作的同學,沒準10年或20年之后,你們混得還不如當時那個沒找著工作的人好。大家說你這是心理安慰,我說還真不是這樣。為什么呢?因為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存活,往往以一個獨立的手藝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組織要好得多。
這也是我今天想提出來供80后朋友參考的第一個生存困境解決方案:U盤化生存。
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我現在也沒有單位,我是什么,U盤嘛。所以我的口號總結起來,十六個字:“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p>
蘋果公司的產品剛開始都不是主機,當時戴爾、聯想已經在做主機。蘋果公司殺出來,但是是做可以隨時插拔的外部設備。比如剛開始的ipod,還有后來的ipad,其實都是外設。只不過隨著整個計算機的生態(tài)系統和產業(yè)鏈發(fā)展的成熟,這些外設可以自己獨立成為主體。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今后發(fā)展很可能出現的一種模型,就是這些自由插拔的外設,最后可能是最光輝的一些個體。
其中的原因何在?
這跟我們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人和人的協作變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個節(jié)點價值的方式,就出現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在一個組織內部,無論是政府機關組織,還是一個公司的組織內部,衡量個人價值的尺度是什么?是領導啊。一個人干得好不好,討不討領導喜歡這是關鍵。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個人的偏好,都對一個人的市場價值產生致命的影響。而個人喜好這個標準的不確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許他就是看你不順眼,那你這一輩子可能有幾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為一個手藝人,作為一個插件,在市場當中,你所面對的衡量個人價值的整個環(huán)境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說,市場是一個最公道的價值評價體系。你可能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扛著一筐蘿卜進了農貿市場,這時你就應該有自信,只要你的定價合理,你的蘿卜是一定可以賣掉的,因為市場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