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將日本友人宮崎寅藏所作《三十三年落花夢》編譯成《大革命家孫逸仙》一書,將孫之別名“中山樵”與姓氏連在一起,用“黃中黃”的筆名刊行。從此,國內(nèi)人士從此書而得知革命黨人的領(lǐng)袖名叫“孫中山”。
1903年7月,清政府查封了《蘇報》,并先后逮捕了章太炎、鄒容等人。章士釗因得主辦此案的江蘇候補道、陸師學堂總辦俞明震徇情,未予追究,僥幸得脫。8月,他又與陳獨秀、張繼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國民日日報》,繼續(xù)激烈地鼓吹反清革命。
1903年11月,章士釗與湖南革命義士黃興一起,由上海赴長沙,醞釀籌建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
黃興(1874—1916),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钣袘c、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龍喜鄉(xiāng)高塘村人,是辛亥革命時期僅次于孫中山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領(lǐng)袖,時人將他和孫中山并稱為“孫黃”。章太炎在送給黃興的挽聯(lián)上寫道:“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可以說是對黃興恰如其分的評價。
黃興幼年時受明末大儒王夫之的影響很深,并喜歡聽洪秀全、楊秀清的革命事跡,萌生了反清革命的意識。1893年,黃興入長沙城南書院,22歲時考中秀才,1898年選調(diào)入長沙湘水校經(jīng)堂。他因成績優(yōu)異,復(fù)被選調(diào)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在兩湖書院學習時,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西洋革命史》及盧梭《民約論》,思想日益激進,逐漸走上了向西方尋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1900年,黃興的好友唐才常等人在長江流域組織自立軍起義,被張之洞殘酷鎮(zhèn)壓。唐才常臨刑前大呼道:“天不成我的大事!天不成我的大事!”
唐才常的殉難,使包括黃興在內(nèi)的許多原先徘徊于改良、革命之間的志士領(lǐng)悟到,想通過清廷來拯救中國,無異于“與虎謀皮”,很快便拋棄改良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黃興賦詩道:“獨立雄無敵,長空萬里風;可憐此豪杰,豈肯困樊籠?”從而確立了以武裝斗爭反抗清王朝的革命理想。
1902年春,黃興從兩湖書院畢業(yè)后,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去日本留學,進入東京弘文書院速成師范科學習。他在東京與楊度等人組織“湖南編譯社”,參與創(chuàng)辦了《游學譯編》雜志,廣泛介紹西方近代科學文化。黃興特別喜好軍事,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參觀日本士官聯(lián)隊各種兵操,每天清晨起來,到神樂坂武術(shù)會參加射擊比賽,掌握了扎實的軍事技能,為日后領(lǐng)導革命黨的武裝起義準備了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