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孫權稱帝達50余年之久,國富民安。馮熙曾描述孫吳“帶甲百萬,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①。陸凱指出吳國之“先帝戰(zhàn)士,不給他役,使春唯知農,秋唯收稻,江渚有事,責其死效”②。說明了吳兵既戰(zhàn)且耕的特性。
吳國有不少將軍帶兵屯田,《三國志?諸葛瑾傳》載:“赤烏中③,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陳表,吳郡都尉顧承,各率所領人會佃毗陵,男女各數(shù)萬口。陳表病死,孫權以諸葛融為代表,后代父瑾領攝?!庇秩纭度龂?滿寵傳》云:“孫權遣兵數(shù)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滿寵以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衛(wèi)兵去城遠者數(shù)百里,可掩擊也?!币陨隙际菍儆诒突蜍娡汀?/p>
吳將朱桓“與人一面,數(shù)十年不忘,部曲萬口,妻子盡識之。愛養(yǎng)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產業(yè),皆與共分”④。朱桓在孫權登位后九年任前將軍,率領部曲萬人,連家眷共同生活,其實亦是一種兵屯。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呂蒙擊俘曹魏部屬數(shù)萬人,孫權因此擢封呂蒙為廬江太守,并將所得人馬分而予之,另有賜尋陽屯田600戶①??梢妼O吳初期已有屯田之制。
孫權之重視農耕,可見諸華核上末帝孫皓之疏諫:“大皇帝(孫權)覽前代之如彼,察今勢之如此,故廣開農桑之業(yè),積不訾之儲,恤民重役,務養(yǎng)戰(zhàn)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②。黃武五年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孫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③。孫權以帝王身份將駕車之牛用作農耕,其重視農業(yè)可見。但由于東吳常將屯田賜與臣屬,因此使屯田易于衰敗。
4.蜀漢軍屯為時短暫
蜀漢之有軍屯較曹魏、孫吳為晚。
蜀國地處四川,由于“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民食稻魚,亡兇年憂”④。是故境內一直無民屯出現(xiàn)。有之則在蜀漢后期,諸葛亮與姜維與北方之曹魏戰(zhàn)爭時,才有軍屯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