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是越貴越新就越好
人們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在經濟能力允許的范圍內,人們喜歡買價格高的東西以求買到好的質量。但藥品不是越貴越好。藥品價格是由它的研發(fā)成本、原料成本、工藝制備過程以及銷售環(huán)節(jié)等因素決定的,不是由藥品對疾病的療效好壞決定的。有些新藥,由于研發(fā)成本高,定價會相應高,但不見得療效就一定好過現(xiàn)有的老藥。比如人們熟知的老藥阿司匹林,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止痛、退燒,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梗、腦血栓患者的血栓形成。它的價格很便宜,但它的作用是世界公認的。
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總希望從新藥中尋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一般來說,臨床上對新藥和剛進口藥品的實際療效及毒副作用的觀察時間不長,需要有一個實踐檢驗的過程,要經過大規(guī)模的臨床使用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其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在檢驗過程中,就有一部分新藥由于經不起考驗而被淘汰,比如曾經盛極一時的減肥藥“曲美”(通用名:西布曲明),在臨床用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它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包括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可復蘇的心臟驟停、心血管死亡等),于是在全球范圍內被禁用。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