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天真的干預(15)

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作者:(美)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將催化劑與起因混為一談

當渴望自然波動性的系統(tǒng)受到壓制,它們最終會崩潰,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因為它們是脆弱的。我們從未將失敗視為脆弱性的結果,相反的,此類失敗往往被我們說成預測錯誤的結果??墒?,如果大橋有一個搖搖欲墜的沙柱,那么把這座脆弱的橋梁的倒塌歸咎于最后一輛通過的卡車是十分不明智的,更愚蠢的是試圖提前預測哪輛卡車會將大橋壓垮。然而,這種事情我們已經做得夠多了。

2011年,美國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將政府未能預測到當年春天在埃及爆發(fā)的革命的錯誤歸咎于情報失誤,卻獨獨忽略了這一點,即正是在統(tǒng)計“尾部”中的那些被壓制的風險產生了作用,而不是他們沒有看到最后一粒沙子的落下。我們可以對經濟進行類比,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后,許多人認為,如果能夠預測到次貸危機(他們認為,似乎是次貸危機觸發(fā)了金融危機)就能夠避免金融危機。這根本不可能,它們本來就是一回事,前者并不是后者的根本原因。同樣的,奧巴馬指責是“情報錯誤”導致了他的政府未能預測到埃及的起義,這是對復雜系統(tǒng)和糟糕政策的誤解。超級大國在這個故事中就是一只“普通的火雞”。

奧巴馬的錯誤說明人們很容易在因果關系鏈條上產生錯覺,也就是將催化劑當作起因,并以為大家可能知道哪些催化劑會產生哪些影響。所有觀察者,尤其是卷入其中的觀察者,都沒有預測到埃及最近的那次動蕩。因此,指責美國中央情報局或一些情報機構,與花錢資助它們來預測這些事件一樣,都是很不明智的。政府浪費了數十億美元,試圖預測相互依賴的系統(tǒng)所產生的事件,因而在個體層面上,無法通過統(tǒng)計手段去理解。

大多數對埃及騷亂的解釋都把催化劑和起因混淆在一起了。以 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為例。我們一開始將突尼斯和埃及的騷亂歸因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是令人窒息和不得人心的獨裁統(tǒng)治。但是,巴林和利比亞是富裕國家,還是買得起進口糧食和其他商品的。此外,幾年前大宗商品曾出現過更離譜兒的漲價,卻未引起任何暴亂。即使我們的邏輯是撫慰一下民眾,我們的關注點也錯了。我們要研究的是系統(tǒng)和它的脆弱性,而非單個事件,這與物理學家所稱的“滲透理論”一樣,即應該研究巖層的隨機性特征,而不是研究巖層單一要素的特征。

桑提亞集團是向美國政府銷售預測分析的合同商之一(也就是未能對埃及革命的發(fā)生提出預警的公司),該集團的馬克·阿多拉希安指出,在埃及的問題上,政策制定者應該“把這想象成拉斯韋加斯的賭局。在撲克牌21點游戲中,如果你做到的比一般人強上4%,那么你就能賺錢了”。但是這個比喻很有欺騙性,與我反對的所有東西一樣。要知道,在埃及騷亂的問題上,沒有什么“強上4%”的說法。這不僅是在浪費錢,更是在錯誤的焦點上建立起虛幻的自信。很明顯,情報分析師與未能預測到經濟危機的風險管理系統(tǒng)犯了同樣的錯誤,并且為他們的失敗提供了相同的借口。政治和經濟“尾部”事件是不可預測的,它們的發(fā)生概率是無法科學地衡量的。無論花費多少研究經費,預測革命的發(fā)生概率與計算牌面還不是一回事;人類永遠無法把政治和經濟變成撲克牌21點游戲中有規(guī)律可循的隨機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