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所謂的數(shù)據(jù)顯示16~24歲中居多,但放眼望去,類腐、微腐、亞腐,若加一起恐怕遠不是這個年齡層的,咱們不去做那個中堅力量,咱就做自己舒服的樣子。
而腐女這個稱謂本身就會給一部分人帶來確定感,追求個性是天經(jīng)地義的。就像我們這本書的獨特性,也離不開讀者、大家的興趣,高品質的內容,我每個宅在家的時間、精力、心力,以及支持的朋友們;這本書就是我思想的歸屬地,沒有它,這些話都無法安放,這些東西無從和大家交流起。
所以,歸屬感無時無刻不是重要的,不管你是不是主流。
對于任何類型的腐女來說,大家都有基本的心理訴求,我不止一次說過,耽美文化里給了我們無限對美的渴望和期待,那是人類普世的動力,那些華美的文字和畫面不吸引人是不可能的。
然后才談是不是純粹腐女的問題,而純不純有那么重要嗎?有什么必要呢?
當一個事物被規(guī)范到非要怎樣怎樣才稱得上正宗時,不由得讓我想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個詞兒,那可是連芝麻燒餅的層數(shù)都要數(shù)清楚才好的,我暈!
腐女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而是日本生發(fā),漂洋過海扎根本土被漢化之后的一個事情。
它具有些許羅曼蒂克的浪漫和些許說不上來的詭異。
那是少女情竇初開時對異性似懂非懂的憧憬。
那是男男愛的世界首次用這樣的方式呈現(xiàn)給世人。
那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能區(qū)分虛幻與現(xiàn)實的過程。
那是不管怎樣,美好的就是美好的,不能因為它的特別而抹殺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