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不能的吧,那是一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代?;楹?,她對丈夫的冷漠與視而不見,都默默承受了,而且悉心地照料他,如同一位“知心姐姐”一樣;對蔣母也是孝順有加,深得婆婆和蔣氏族人的喜愛。然而,一口苦水勝過一盞白湯,缺少愛情的婚姻,始終是難以維系的??上?,當時的毛福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她對與蔣介石的婚姻還抱有幻想,認為丈夫年紀還小,沒有定性,等日子一天天過去,就會慢慢好起來的,她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與蔣介石搖搖擺擺的婚姻。
同為女人,我想,現(xiàn)世安穩(wěn)的幸福就是一家和樂。因“生頭女婿”的一場風波,蔣介石與丈人毛鼎和之間出現(xiàn)了裂痕,以致幾十年之后,蔣介石對這件事依然不能釋懷。
其實,事情的經(jīng)過很簡單。在奉化,有一個“生頭女婿上門”的風俗,在第一個新年的大年初二,新女婿要到丈人家去拜年。當?shù)厝藢@個風俗都很重視,因為這不但是新女婿送禮上門,同時也是娘家人考驗新女婿的時機。換作是一般的新郎官,早就誠惶誠恐了,蔣介石畢竟與常人不同。初二早晨,他聽完母親的嘮叨,便帶上禮物上路了。適逢蔣氏家族的花燈會,愛熱鬧的蔣介石怎么能錯過呢。他把送給岳父一家的禮物全部捐到花燈會,才獲取了進入花燈會串演的資格。一路吹拉彈唱好不熱鬧,他也早把“生頭女婿”的重任拋到九霄云外。
毛鼎和一家為了迎接他的上門,早早就準備妥當。然而直到日落西山,也不見新女婿上門。經(jīng)打聽,才知道蔣介石正在毛家祠堂串花燈。毛鼎和又氣又怒,他無法想象,一個飽讀詩書之人,怎么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正在這時,蔣介石與花燈隊來到毛家大門口。毛鼎和惱羞成怒,指著興致勃勃的蔣介石大罵道:“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你還敢鬧到我家門前來出丑!蔣毛兩家的門風都叫你給敗光了!”
蔣介石被岳父當眾責罵,深以為恥,頭也不回地走掉了。雖然后來經(jīng)過調(diào)解,蔣介石最終還是進了岳父家的大門,但是橫亙在兩人之間的鴻溝,始終無法跨越。一邊是至親的父親,一邊是至愛的男人,夾在中間的毛福梅心里的苦楚可想而知。然而,她接受的教育又不斷提醒她“妻從夫綱”,幾十年來,她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她最愛的兩個男人貌合神離,始終無能為力。
有些人,只需要在苦澀的咖啡里加一顆糖,那甜蜜也足以回味良久,良久……對毛福梅來說,伴讀的時光是她愛情天空的一抹亮色。也許,在蔣介石和兒子經(jīng)國不在她身邊的日子,支撐她生活下去的勇氣就是對這些過往甜蜜的回憶,這是她敝帚自珍的小幸福,在那些有溫暖陽光的日子里,把它們攤曬在陽光下,一遍一遍地來回細數(shù)。
1903年8月,蔣介石赴寧波趕考落弟之后,來到縣城奉化,在其開辦的新式學堂學習,1905年又到寧波金箭學堂學習。這其間,皆由毛福梅伴讀,也是兩人婚姻生活最幸福的時光。在奉化期間,毛福梅在新作女校就讀,若能堅持下去,必定會小有收獲。然而,由于蔣介石在鳳麓學堂惹出禍端,使毛福梅的學習計劃也中途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