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樹人紀念文中的樹文化。每棵樹均有為植樹人設立的紀念文,包括姓名、小傳、寄語、獻詞等。如參賽運動員種植參賽紀念樹,記述有關參賽事項;觀眾種植觀賽紀念樹,記述有關觀賽事項;火炬接力者種植火炬接力紀念樹,記述有關火炬接力事項;志愿者種植志愿者紀念樹,記述有關志愿事項;申奧者種植申奧紀念樹,記述有關申奧事項;薩馬蘭奇的支持和崇拜者為薩馬蘭奇種樹,向薩馬蘭奇獻樹,記述有關獻詞;馬拉多納的支持和崇拜者為馬拉多納種樹,獻給馬拉多納,記述有關獻詞;父母為子女植樹,記述有關寄語,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當世界冠軍,等等。
體現(xiàn)“科技奧運”主題,紀念性標志的設立采用高科技。
“奧運圓夢園”整個園是一個2008年奧運會的紀念性標志,以紀念樹園林為主體,同時,我們在整個“奧運圓夢園”中以高科技手段設立一個象征和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的紀念性標志,例如可以將2008設計成五環(huán)和太極的形態(tài),圍繞著這一標志的是一個“功德林”,以紀念樹的形式記載那些在奧運史上留下非凡功績的人們;園中每個“運動園”也以高科技手段設立象征和紀念該園主題的紀念性標志,比如象征田徑、象征足球、象征體操等,立于“功德林”之上;每棵樹前為植樹人而設立的紀念性標志也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設計,這類標志應該設計若干不同的類型。所有這些紀念性標志與整個園藝設計一起構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紀念性標志。
“奧運圓夢園”首先是一個體育運動之園。因此,我們將計劃中新建的15個奧運比賽場館建在“奧運圓夢園”內。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需37個比賽場館和58個訓練場館,北京以外的比賽場館有5個,其余的32個賽場都建在北京,其中有13個可以使用現(xiàn)有的場館,計劃再建19個,我們將這19個中的絕大部分即15個建在“奧運圓夢園”內,與“奧運圓夢園”中的紀念樹園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專業(yè)場館建在相應的“運動園”內,所有的運動場館都處在綠樹掩映之中,使整個“奧運圓夢園”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運動之園,進一步體現(xiàn)“綠色奧運”的主題。而作為“奧運圓夢園”主體建筑的,是北京國際體育展覽中心建筑群。它們是:4個專用體育場(含奧運會主會場)、5個兼用體育場及相關配套設施、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與北京世界貿易中心(包括20萬平方米的大廈及10萬平方米的配套酒店)。展覽中心內包括大型公寓建筑群、辦公、娛樂、文化及新聞中心。在此處的建筑由于高度不受限制,所以能真正成為北京新世紀的代表作。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和主會場均在“奧運圓夢園”內,因此,為奧運會配套的各種服務設施也建在“奧運圓夢園”內,這些設施主要包括用于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上萬名新聞記者的主新聞中心和建在各個大型體育場館內的分新聞中心,用于奧運會電視轉播的廣播電視中心和為奧運會舉辦服務的控制中心和咨詢中心。
我們還將奧運村和記者村也建在“奧運圓夢園”內。奧運村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可供176萬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居住,記者村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可接待上萬名世界各地的記者。奧運村和記者村也是在綠蔭掩映之中,使之成為代表21世紀發(fā)展潮流的頂級綠色社區(qū)。
上述奧運村、記者村、主體建筑、運動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共計耗資約280億元,占奧運會總投資的1/10,其中奧運村和記者村耗資10億元。這是北京奧運會本身計劃中的投資,我們將它與“奧運圓夢園”結合在一起,就使它們成為了“奧運圓夢園”的配套設施和特色景點。
經過這樣的主題設計和配套設施嫁接,2800億元的投資也就可以開始一筆一筆地收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