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每個人對‘一定要聯(lián)系’的定義不同吧?有些人比較‘博愛’,剛認識一個人沒多久,連話都沒說幾次,就認為對方是自己的好朋友,而有些人卻不輕易把心扉打開。
“就是這種不同讓我變成了一個怕付出太多的人。如果我認為我們是好朋友,而對方并不這么認為怎么辦?我喜歡找那個平衡,這次我約了吃飯,下次我約了去看電影,再下次的見面就應(yīng)該是對方提出的了吧。這種自己假想的平衡真有必要嗎?可我為什么掙脫不了這個枷鎖?”
“在所有感情里,都沒有人愿意做那個一直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人吧,而且我覺得你待人很真誠啊。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給自己加上一層保護膜也沒什么錯啦。對方是否把你當朋友,是否愿意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接觸一段時間后是很容易就能感覺出來的。而且,每個人與他人接觸的方式不一樣,在一段關(guān)系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有些人喜歡當party主辦者,有些人喜歡當參與者,有些人只喜歡參加小型聚會,有些人照顧別人,有些人被人照顧,什么樣的方式適合你,就用什么方式與人相處好了?!?/p>
“嗯。噢,問你個問題,如果這兩者只能選一,你會選哪個?一個可以交流的,還是可以生活的朋友或愛人?!毕娜鹇伋鲞@么一句。
“什么意思?”五曉小并不完全理解夏瑞漫想表達什么。
“有一些人,他們?nèi)撕芎?,很會替他人著想,有困難找他們一定會得到幫助,所以跟他們生活會比較舒服,也會常因為他們的體貼而感動。但他們常不能理解你的想法,如果找他們傾吐心聲,得到的總不是想要的聲音。跟他們可以生活,但無法有更深層次的交流。而另外一些人,他們或許沒那么容易相處,有自己的小癖好,并不那么平易近人。但你提出什么問題,闡述什么觀點,總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共鳴。跟他們一起生活可能要遷就更多,但也會有更多的交流?!毕娜鹇卮鸬?。
“這怎么讓我想到了心靈與肉體。嗯,兩者兼得當然最好。好難選?。∧銜趺催x,瑞漫?”
“如果在我的生活中真的只能有這兩類人里的一種,我想我會選后者,不過這也確實是個艱難的決定,我實在不愿永遠跟不會將就和妥協(xié)的人生活在一起。但當我滿心激動地說起自己的想法,得到的卻是不解,我又該有多難過?!?/p>
“聽你的口氣,二者缺一就像是少了空氣和水,但有些人的朋友圈說不定充滿了二者都缺的人。或許有一樣就該滿足了。”
“或許吧。不過還好,就算二者兼得的人不在身邊,我也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呼吸到空氣,飲到水。對了,你剛才說要問我什么?”夏瑞漫轉(zhuǎn)變了話題。
“我也想出國,你覺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