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使人高尚。在異質(zhì)的文化中間,人的品質(zhì)是最高尚的。品質(zhì)高尚的原因不是因為真的增加了高尚的東西,而是其高尚的東西被激發(fā)出來了。
在旅行中,你不可能細細地去看每一個地方,最好到一個地方先查一下這個地方的地方志,買一本地圖,問問老鄉(xiāng)什么地方好玩,什么好吃。我們?nèi)ヒ粋€地方旅行的時候,要弄清楚:第一,這是個什么地方;第二,它有幾個關鍵地方最具地方特色;第三,這幾個關鍵地方之間有什么關系。之后,你就會明白這是個什么地方,可以站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了。
旅行中有很多一個人獨處、發(fā)呆的時候,我發(fā)呆的時候會想很多東西。比如我到內(nèi)蒙古,在半天的路途中寫了12首詩。我的認識是,詩是寫心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與自己的內(nèi)心進行對話,而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展開這種對話。比如,我看到草原上的一棵樹,跟一般的不一樣,在偌大的草原,只有一棵樹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兒,我寫的詩可能就跟這棵樹有關。
這種對話,很像你在沙漠中碰到一個人。盡管這個人是陌生人,但是,在幾天不見一個人的茫茫沙漠中旅行,能遇上可以交流的同類,那心情就猶如在黑暗中尋得一道光般激動。你跟他的對話,自然會多幾分熱情。這份熱情可能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你是不能感受到的。如果帶著這種心理狀態(tài)去旅行,會有很多東西感動你,激活你的思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旅行展開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很豐富,有的人善于畫畫,有的人善于寫詩,有的人善于發(fā)出感慨,也有些人可能喜歡攝影。
為什么一些人有過旅行經(jīng)歷之后,就不愿意在原地待著,因為那些靜態(tài)的東西完全不能滿足他。在這個意義上,旅行者實際上構建了一種更為動態(tài)的生活方式,這和傳統(tǒng)中國人安土重遷的意識是很不一樣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多人對于遷徙自由的價值還不是那么看重,甚至將遷徙看做苦難的一種,而這一點我相信是正在改變也是將會更明顯地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