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越來越不相信眼淚了,誰沒個三分心酸,既然創(chuàng)業(yè)就都要經歷心酸。你看唐僧也不容易,不就是取一本經書嘛!翻山越嶺打怪升級刷副本。如今在媒體面前裝脆弱挽回幾分薄面飆淚的行為越來越不好用了,不過同樣是這一招,還是要看誰在用。
比如說舒淇流淚刪微博的事件,女人嫁得好不如哭得好,會哭的孩子總是有糖吃。
想當年,一個20 萬粉絲的男人與一個400 萬粉絲的男人PK 了,到最后一個1000 萬粉絲的女人掛了,接著一個800 萬粉絲的男人出來幫1000 萬粉絲的女人說話,一個300 萬粉絲的男人求溫暖,一個100 萬粉絲的男人呼吁退出新浪微博。這一出折子戲鬧騰的,新浪躺著也中槍。
你以為這只是一出男人與男人間的動作片發(fā)展成了愛恨纏綿的言情劇,誰曾想最后卻成了一出互動的懸疑戲。這一路走來看得粉絲步步驚心,也讓營銷界多了一個無敵的多米諾骨牌般的營銷案例。
娛樂圈向來不缺少話題,尤其是當一部電影或電視劇開機關機上演的時候。而《特殊身份》由于趙文卓與甄子丹事件而引發(fā)了臺灣、內地、香港明星的站隊大比賽,天涯論壇舒淇的艷照事件則成了一個加長版的導火索,星星之火經過煽風點火終于燎原新浪微博了。
a. 博眼球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多贏的事件,明星都瞬間爆紅走上娛樂頭條。對于電影來說這則是不可多得的媒體資源,省去了造勢的媒介費用。但是依據百度指數(shù)來看,好像也并未給《特殊身份》帶來多大的改變,這也就意味著《特殊身份》并不是最后的贏家,當然還有更多的理由來證明《特殊身份》也獲益了,比如導演和主演都還未上演就成了網民的談資。
b. 博罵名
芙蓉姐姐是這么火的!鳳姐是這么火的!貞操女神是這么火的!靠罵成名是一條捷徑,眼球經濟永遠是娛樂圈的掌上法寶。反正到最后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媒體總會被利用推動出你的廣告價值。人家歸真堂也這么做,反正到最后用得著熊膽的時候,你已經知道他們家是貨真價實的。
c. 博明星
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取決于你的朋友圈子有多強!就像騰訊推出QQ 圈子,多年前你的舊愛加上如今的新歡都會在同一個屋檐下成為你細水長流的小情調。至于隱私不隱私,卷進了互聯(lián)網基本上就等同于進了大澡堂。李開復學歷被質疑也用這招,企業(yè)危機公關也用這招,威望高的人肯為你駁回面子你就已經開始贏了,而舒淇的出現(xiàn)只不過是一場戲的高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