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落的風(fēng)險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愛需要用行動來體現(xiàn),需要與懶惰對抗,與恐懼較量?,F(xiàn)在,讓我們從“愛的行動”轉(zhuǎn)向“愛的勇氣”。愛意味著自我界限的拓展,也就是讓自我拓展到陌生領(lǐng)域,再塑造出一個不同的、嶄新的自己,這一過程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接觸的是從未接觸過的事物,通過與這些事物的接觸,我們的自我便會獲得改變。然而,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不同的規(guī)矩,陌生的人、事物和活動,都可能使我們陷入痛苦,并由此產(chǎn)生恐懼。有些時候,我們寧可拒絕改變,也不愿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此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勇氣,并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時能夠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在某種意義上,心智的成熟(也即愛的實質(zhì))需要勇氣,也需要冒險。

如果你定期去某個教堂做禮拜,或許會注意到這樣一個女人:她將近50 歲,每個周末上午,在禮拜儀式開始前5 分鐘,她都會準(zhǔn)時來到教堂,坐在教堂后面靠邊的椅子上。禮拜儀式剛結(jié)束,她就悄然起身,快步走向門口。主持禮拜的牧師來到教堂門口,跟每一個人打招呼和寒暄,她卻像幽靈一樣,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你主動接近她,并邀請她喝咖啡聊天,她會神情緊張地表示感謝,盡可能避免和你四目相對。她會歉意地告訴你,她另有重要約會,接著便一溜煙跑掉了。假如你跟在她身后,想看看她究竟有什么重要約會,最終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她徑直快步回到家中。這個女人的住處是一幢小型公寓,通常是門窗緊閉。她剛剛走進家門,就迅速把門鎖好,直到下一次禮拜才再次出現(xiàn)在教堂里。經(jīng)過深入的調(diào)查,你得知她在一家大公司里,做打字員之類的基礎(chǔ)工作。她聽從上司的一切安排,很少發(fā)表意見。她在公司里默默無聞,工作也極少出現(xiàn)差錯。就連吃午餐時,她也不會離開座位與旁邊的人進行交流。她幾乎沒有任何朋友,總是一個人步行回家。途徑超市,她會進去購買一些日用品和食品,然后回到家里,再次緊閉門窗,直到次日上班時才會再次出門。到了周末下午,她可能會獨自去電影院。她的家里有臺電視機,卻連一部電話也沒有,她也很少和別人通信。如果你有機會親口告訴她,說她看上去孤獨而寂寞,她會明確地回答你:她喜歡當(dāng)前的狀態(tài)。你問起她是否養(yǎng)過寵物,她會傷感地告訴你:她曾養(yǎng)過一條狗,她非常喜歡它,不幸的是它八年前死了,此后她再也沒有養(yǎng)過狗。她還會補充說,那只狗在她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這個女人究竟是誰呢?我們無法知曉她的秘密。我們只知她盡力避免與人接觸,不想冒險與別人打交道,也從未想過要拓展自己的自我界限,去實現(xiàn)自我完善。她寧可讓自己越來越萎縮,哪怕縮得像影子一樣。她不愿為別人知曉,不愿受人打擾。除了上教堂做禮拜之外,她沒有精神貫注的對象。精神貫注并不等于真正的愛,但畢竟是愛的起點。給予某種事物以精神貫注,可能面臨拒絕或遭受損失;接近某個人,就可能經(jīng)受失去對方的危險,讓我們再次回到孤獨寂寞的狀態(tài)。如果對方是某種有生命的事物,不管是人、寵物還是盆栽,都有可能突然死亡。如果信任或依賴某個人,就有可能因為對方的亡故,讓自己受到莫大的傷害。精神貫注表面上的代價之一,就是你遲早要為貫注對象的死亡或離去,讓自己飽受痛苦的折磨。如果不想經(jīng)受個中痛苦,就必須放棄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包括子女、婚姻、性愛、晉升和友誼,但唯有這些事物才能夠使人生豐富多彩。在拓展自我的過程中,除了痛苦和悲傷,你同樣可以收獲快樂和幸福。完整的人生勢必伴隨著痛苦,其中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心愛之人或心愛之物的逝去。如果你想避免其中的痛苦,那你恐怕只有完全脫離現(xiàn)實,去過沒有任何意義的生活。

生命的本質(zhì)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選擇了生活與成長,也就選擇了面對死亡的可能性。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一直活在狹隘的圈子里,可能是因為經(jīng)受過一連串死亡的打擊——朋友和親人相繼離世,讓她倍感痛苦,寧可放棄真正的生活,也不想再次面對不幸。她不想經(jīng)受任何痛苦,由此放棄了心靈的成長,哪怕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但是,因害怕打擊而逃避,只會導(dǎo)致心理疾病。大多數(shù)有心理疾病的人,都不能清醒而客觀地面對死亡。我們應(yīng)該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當(dāng)成“永遠的伴侶”,想象它始終與我們并肩而行。我們甚至應(yīng)該像墨西哥的巫師唐望那樣,把死亡當(dāng)成“最忠實的朋友”。也許這聽上去有些可怕,卻可以豐富心靈,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理性和現(xiàn)實。在死亡的指引下,我們會清醒地意識到,人生苦短,愛的時間有限,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視死亡,就無法獲得人生的真諦,無法理解什么是愛,什么是生活。萬物永遠處在變化中,死亡是一種正?,F(xiàn)象,不肯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永遠無法體味生命的宏大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