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能發(fā)表,我整個人就像被點燃了一樣。如果文章能發(fā)表,就能被很多人看到,一想到能被很多人看到,我突然就增添了很多自信和想象中的成就感。
在他的建議和幫助下,我開始嘗試著寫一些小的文章,他便幫我從幾十篇文章里挑出一兩篇拿到校報去發(fā)表,拿著油印出來的報紙,他比我還興奮,他常常對我說的話是:“你肯定沒有問題的?!?/p>
這句話一直都有印象,以至于今天,如果遇見了特別有才華,但卻沒有什么自信和機會的人,我都會模仿李旭林的語氣說:“加油,你肯定沒有問題的。”因為我深知,對于一個對未來沒有任何把握的人,聽到這句話時心里的堅定和暖意。再后來,他成為了文學院院報的主編,也就順理成章找了每天愿意寫東西的我當責編,幫忙負責挑錯別字,幫忙排版,幫忙向師哥師姐們約稿。
我問:“那么多人為什么要挑我做責編?難道只是因為我們是朋友?”
他說:“那么多人,只有你會堅持每天都寫一篇文章。好不好另說,但我知道你一定是希望越寫越好。”
這句話至今仍埋在我的心里,無論是寫作還是工作。很多事情,我會因為做得不夠好而自責,卻從來不想放棄。好不好另說,能一直堅持下去,并希望越做越好,是我永遠的信條。
大二到大三那段做院報的日子里,有關表演話劇的理論、電影的影評、關于詩歌的理想、回憶質樸家鄉(xiāng)的文稿……一篇一篇在我手中翻閱過,生活中一個個或面無表情或熱情開朗的他們,內心的世界遠比我想象中更熱烈或更寧靜。
回想起那段時光,再看看現(xiàn)在的自己。與以往不同的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少看周圍朋友的文字了,總是試著從表情中讀取他們的內心,其實這不準確也不夠負責,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對自己說的那些話,那才是他的內心。關于貧困這件事,李旭林并不當作負擔,而是一如既往地無所謂。一個月的生活費來源全是不多的稿費,有時吃飯我執(zhí)意埋單,編造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我媽來看我了,我爸給我的私房錢,我舅欠我的壓歲錢。他看著我,最后總會嘆一口氣,然后說:“我知道你為我考慮,但請真的為我考慮才好啊?!?/p>
這句話,我聽了幾次都沒怎么懂,仍舊憑著一腔熱情搶著付賬,他也一再執(zhí)意爭搶,只是總搖搖頭,略微苦笑。
無論生活費如何窘迫,李旭林一直都是意氣風發(fā)、朝氣蓬勃的。大四畢業(yè)時,他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是他多年的作品,薄薄的一本,一個字一個字都是他在停止供電后的燭光下寫出來的。他送給我的詩集扉頁上寫了我的名字,以及與我共勉的話。其實那時我們見面的機會已經很少了,我每天都去湖南臺實習,而他也常常奔波于報社,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將來努力。他把詩集送我時,眼含熱淚,我也瞬間紅了眼眶。大學四年,我們無數次暢想自己的文字能結集成冊的那一天,我們知道彼此一直沒有放棄過寫作。
大學畢業(yè)后一年,我在學校旁邊的商業(yè)街遇到他。老朋友相見,滿篇腹稿卻無從說起,他問我怎么樣,我說挺好的。他說他也挺好,就是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