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 追求完美的跑步技術(shù)(1)

跑步,該怎么跑 作者:(美)尼可拉斯·羅曼諾夫


需求為發(fā)明之母。

——《格列佛游記》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

1977年10月某個濕冷的早晨,我與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學生完成當天的田徑訓練課程,準備從師范大學的運動場回家。這所距離莫斯科600英里(約966公里)遠,位于切博克薩雷市(Cheboksary)的師范大學,是蘇聯(lián)運動王朝當時的重鎮(zhèn)。很多即將獲得奧運獎牌與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的運動員,都被網(wǎng)羅進來,他們會在學校的操場與重訓室中完成每天的訓練課程。

我也是這所大學的畢業(yè)生?,F(xiàn)在,我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田徑教練。然而,盡管校內(nèi)的運動員贏了許多比賽,讓我們學校擁有聲望地位,但我的心情仿佛陰暗的天氣一樣沮喪沉悶。

我一邊與我的學生協(xié)同工作,一邊完成研究生學業(yè)。但兩年后,我意識到自己陷入一個悖論當中。一方面,我從競技型運動員轉(zhuǎn)變成教練和科學家,的確比過去擁有更多的知識與實證;但同時,我發(fā)現(xiàn)我在大學里所學的并不能讓我知道怎么教學生,而且是教像跑步這樣看起來很簡單的運動。原因不是我不夠用功,或我的學習方法不得要領(lǐng)。正好相反,我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碩士班畢業(yè),也正準備撰寫運動科學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博士論文。

這個難題引人深思。那段時間,從一流的教授到最棒的教科書,我在科學和教學實務(wù)領(lǐng)域的現(xiàn)有資料堆中,挖掘出許多跑步理論但還是找不到讓我最好奇的部分——教授跑步技術(shù)的方法。它似乎不存在于當時的理論和實務(wù)當中。

對于跑步技術(shù)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當時的派別體系存在許多不同,甚至全然對立的觀點。有一派的理論占了上風,他們提出跑步是人類的第二天性,無須教,也無法教。因為每一個人的跑步形態(tài)在出生時隨著不同的身材就已經(jīng)被決定好了。另一種更受歡迎的看法認為,跑步技術(shù)應(yīng)隨著馬拉松距離、中長距離與短距離沖刺跑而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競賽距離需要不同的教法。

不論持何種觀點,最有資格談?wù)撆懿降慕叹毢屠蠋熕坪醵加心承└畹俟痰南敕?。幾乎沒有例外,他們大多認定跑步是一種簡單的運動,而最厲害的跑者是那些天生就具有優(yōu)秀的跑步基因,同時又能承受最艱苦訓練的人?;谶@樣的理論,他們覺得沒必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特定的跑步技術(shù)訓練上。他們認為跑步并不像跳遠、跨欄或投擲等田徑運動,或是像芭蕾舞、空手道和跳舞一樣,需要把技術(shù)視為首要的訓練項目。

大家都認同,精通上述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大量的身心訓練,努力建構(gòu)基本動作、建立心理意象,然后精熟每個反復動作。但是,跑步可能因為被認為是人類所有運動的最根本動作,反而認定它不需要任何技術(shù)訓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