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楊格將群體內個體之間行為互動分為三種類型:社會傳染、社會影響和社會學習。
社會傳染指行為像傳染病一樣迅速擴散,一旦接觸,即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社會影響認為,當人們看到自己的社會網絡中有足夠多的人已經行動時,他們也將采取行動。也就是說,行為由于一致動機向外擴散。美國作家、漫畫家詹姆斯·瑟伯在《我的生活和艱難歲月》里傳神地描述了群體的從眾行為。沒有什么值得恐慌的理由,只因為看到一個人在奔跑,其他人也開始奔跑。當更多的人開始奔跑,所有人都開始奔跑,最后,全城人迅速逃離一個并不存在的漲潮。一位驚慌失措的市民甚至聽到了身后奔騰而來的洪水聲,事后才發(fā)現那是旱冰鞋的聲音。
我們可能會嘲笑并且質疑,這種事情怎么可能發(fā)生?1969年,社會學家米爾格蘭姆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安排志愿者站在大街上盯著某建筑物6樓的一扇窗戶。當一個人抬頭看時,極少有路人停下來;當5個人一起抬頭看時,會有一些路人停下來;最后,當15個人一起盯著看時,45%的路人都會停下來,也盯著看,盡管他們什么都沒有看到。
經濟學家諾瓦克的研究小組在2007年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為這類問題提供了線索。研究小組發(fā)現,在各類網絡社會中,1/3定律普遍存在。它的意思是,如果一個策略對個體而言是優(yōu)勢策略,那么當一個群體中至少1/3的個體都采取這一策略時,它將顛覆這一群體原來占優(yōu)勢的策略。
社會學習指人們不僅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而且也學習或交流網絡中其他人的行為或結果,并通過理性推斷或心理偏愛而形成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決策。人們選擇在不同時刻采取行動,這取決于人們的先驗信念、搜集的信息,以及異質個體的不同。
區(qū)別于傳染和社會影響,社會學習最受經濟學家的歡迎。因為社會學習強調個體在外在和內在因素影響下的理性選擇、效用最大化原則,而社會影響和傳染僅關注外在因素的影響。社會學習是我們經濟、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學習,群體智能將不會產生,經濟、社會也不會進步。
投資者的自組織
簡單規(guī)則產生復雜模式的過程稱為自組織。人類形成家庭和群體等各種社會組織形式,都是自組織過程。
作為服務于投資者的社交網絡平臺,雪球網每天都會提示最熱門的討論話題。這些話題不是由網站來命題或加以引導,而是網友自行組織話題,其他網友參與討論。由網友自行組織的討論也會形成相應的研究報告。由國老等人合作的第一份研報《空中落地,浴火重生——空中網KONG研報》在2013年8月19日已經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