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曾子弊衣而耕于魯,魯君聞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辭不受?;蛟唬骸胺亲又?,君自致之,奚固辭也?”曾子曰:“吾聞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吾豈能勿畏乎?”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p>
【譯文】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君要送給他一座小城,曾子辭謝不受。有人說:“這又不是您向人要求的,是國君送給你的,你為何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人家;送給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者顯露驕色。縱使國君賞賜我,也不對我顯露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后說:“曾參的話足夠保全他的節(jié)操?!?/p>
【感悟】接受人家的好處,就要為別人做點事,哪怕有時候會違心,甚至是吃了一塊肉而變成別人的玩偶。曾子雖窮,卻沒有喪失氣節(jié)。
3.12子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
【譯文】孔子說:“鳥能選擇樹木棲息,樹木怎能選擇鳥呢?”
【感悟】能不能像一個人一樣站立著,關(guān)鍵是看他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如果是好鳥,則展翅高飛,良禽擇木;反之,就讓朽木選擇它吧!
3.13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p>
【譯文】孔子說:“侍奉君主,要以謹慎開始,以恭敬結(jié)束。”
【感悟】謹慎少犯錯,恭敬獲支持。做到這一點,在工作中就能始終得到上級的支持,你若不成功,除非是命中注定沒有。
3.14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p>
【譯文】孔子說:“船沒水不能行駛,進了水就會沉沒;君主沒有百姓就不能治理國家,百姓犯上作亂,國家就會傾覆?!?/p>
【感悟】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成功的背后肯定有很多支撐的力量。所以,一個人獲得成功后,一定不要忘記感謝背后的支持者。
3.15子曰:“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
【譯文】孔子說:“以德報怨不好,是茍且偷安的人;以怨報德更不好,是應(yīng)該遭受刑戮的人?!?/p>
【感悟】《論語》中,孔子認為應(yīng)“以直報怨”,即采取公平正直的態(tài)度對待傷害你的人。這里,孔子分析了以德報怨和以怨報德的不足之處,豐富了如何正確對待“德怨”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