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問的,人家不知道怎么接話好。說沒壓力吧,好像不認真工作;說壓力大吧,好像當面不給老板面子。不過后來我了解到,老戴的管理風格確實是勞逸結(jié)合,給員工比較充足的休假。在工作指標上,老戴的風格是,目標別定得太高,留有余量。我看過一篇文章講某公司有一段時間沖昏頭腦,總裁在年會上提出,第二年的業(yè)績目標能不能提高到100億元?結(jié)果這個令人震驚的數(shù)字得到幾乎所有人的贊同,“當時下面群情激昂,馬上有人附和,‘對,我們就是要做到百億?!疀]問題,我們肯定能做到百億?!睋?jù)說后面的發(fā)言越來越具體,“有人站起來說,‘我明年要換車,換寶馬。’大家立即說,‘好!有志氣?!又钟腥苏f,‘我要換勞斯萊斯?!边@樣一是讓老板也沖昏了頭腦,二是最后目標達不到的時候特別影響士氣。而老戴定的目標都比較保守,基本上年年能超額完成,團隊也沒有那么大心理壓力,反而士氣一路高漲。我覺得老戴的人性化和充分發(fā)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管理風格,與當年親身體會到那位老板把彈簧長時間繃得太緊的痛苦領(lǐng)悟,是有某種關(guān)系的。
當時那家公司的競爭對手合生元已經(jīng)做到上億的規(guī)模了,可公司還是幾千萬的規(guī)模。為了壯大公司規(guī)模,前面提到公司有三種運作模式,老戴負責其中一種模式的操作。當時公司投了150多萬元作為模式運作的推廣配套資金,貨賣到300多萬元,雖然此時還是停留在盈虧平衡點上,但老戴判斷這種模式已經(jīng)成功了,因為所有的品牌建立期投入大是正常的,老戴判斷覺得火還沒燒到真正熱,目前在業(yè)績上很難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得再添加些薪柴,投放更多的廣告。但董事會不愿意再冒險,所以就決定用最穩(wěn)妥、風險最小的方式。但老戴覺得這種方式做不大,只能算是做生意,做不成品牌,所以老戴和當年在蛇寶一樣,與老板談買斷,風險由老戴承擔。買斷半年以后老戴就把它做成了全國城市樣板,老戴自己一個月就能賺足幾萬塊,日子過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