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走路,畢竟這本書談的也是獨“行”者。我“實踐”獨處已有不少年,我的朋友們都很驚訝,有時甚至有受辱感。如果我想獨自抽離朋友圈,他們會覺得自己被踢開了。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人們顯然相當樂于獨行,于是產生了浪漫時期(編按:始于18世紀的英國文學,從巴黎與德國開始發(fā)展,出現(xiàn)許多新的音樂形式)的絕美詩歌。被放逐的浪人,形單影只,四處漂泊,講述著童話和傳說。
流浪工匠輕聲哼唱著贊美寂寞漫游男子的民謠,從《小漢斯闖世界》(Hanschen klein,譯按:歌詞描述一個少年走向外面世界,闖出一片天地)我們看到一個早熟漫游者的啟程。
另一個例子是《我是否要離開這城市》(Muss I den zum Statele hinaus,德國民謠),獨自前往未知地冒險,在過去必定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不過,這種樂趣顯然早已失去它的魅力,現(xiàn)在的人習慣成群結隊的漫游。暴走團體在報上注銷征求同行者的啟事,以擴大團體規(guī)模;醫(yī)生建議:慢跑者應該跑慢些,才能邊跑邊聊天……這些舉動完全沒考慮到獨行者的需求。
一個人慢跑時,如果還要一邊進行有益健康的對話,大概就會被當作自言自語的怪人;一大群健行者,從相同的標志、帽子和旗幟就可知道是同一俱樂部的會員,長長的行列就會出現(xiàn)在堵塞的登山步道和木屋廁所的排隊人潮。有一個古老的秘訣,可以幫助你擺脫這種情況:
走入森林
為我自己
無所尋覓
只為我意
這是德國作家歌德一首名詩(譯按:詩作為《發(fā)現(xiàn)》〔Gefunden〕)的開頭,“為我自己”是一個快樂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