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麗而溫暖的城市(1)

窗里窗外(2014精裝版) 作者:林青霞


其實(shí)自認(rèn)連信都寫不好的我,哪有資格為才子馬家輝寫序。在我認(rèn)識他的頭三次會面里,他每次都遞給我一張名片,并且邀請我在《明報》寫專欄,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

大約在兩年前,我和施南生在半島酒店的瑞士餐廳吃飯,剛好徐克和一位教授在隔壁談事情,南生知道我不喜歡應(yīng)酬和怕見生人的性格,事先征求我的同意,雖然我爽快地答應(yīng)了,但心想這餐飯一定很悶。沒想到和徐克一起進(jìn)來的是一位翩翩風(fēng)度的青年書生,而我們整晚的話題竟是女兒經(jīng),當(dāng)時非常同情他那愛女兒、疼女兒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很想好好地開解他。他遞給我一張名片,名片上寫著“城市大學(xué)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馬家輝,他答應(yīng)下次見面時送我一本書《女兒情》,那是他和太太合寫,送給女兒馬雯一歲的生日禮物。

第二次見面,是在我從臺灣回來的那個夜晚,在赤鱲角的高速公路上,心里有些感傷,撥了個電話給南生,剛巧他們請了馬家輝夫婦在家里吃大閘蟹,要我過去,于是我直接從機(jī)場到南生家。

家輝太太美枝跟我一樣是嫁到香港的臺灣姑娘,也是我們林姓本家,聊起天來特別有親切感,我跟她聊起這兩年奔走于臺北、香港的感覺,就好比經(jīng)常游走于地獄與天堂之間,我描述著每當(dāng)在桃園機(jī)場下機(jī),我的心情就漸漸地沉重起來,雖然是大白天,總感覺整個天都是灰暗的。而每次離開臺灣的時候,在中正機(jī)場,心情已經(jīng)漸漸地開始放松了。回到香港通常已是晚上,從機(jī)場回到家必須經(jīng)過一條長長的高速公路,公路兩旁的路燈,因?yàn)檐囁俚年P(guān)系,形成了兩道強(qiáng)光,四周安靜無人,仿佛正在經(jīng)過一個時光隧道,從地獄回到天堂,迎接你的將是歡笑和希望。家輝很安靜地聽,只問了一句:“為什么你認(rèn)為臺灣是地獄?”我說:“能夠經(jīng)?;嘏_照顧父母,固然是自己的福氣,但是所接觸到的都是醫(yī)院、輪椅和病人,心情非常沉重。”家輝遞了第二張名片給我(怕我第一張不見了)邀我在《明報》寫專欄,我好奇地問:“為什么你這么大膽,敢邀請一位從未寫過文章的人寫專欄?”他說我能形容出那天堂與地獄的感覺就能寫文章。

第三次,也是在南生家吃飯,讀了《女兒情》,我說他那愛女之情簡直就像在跟女兒談戀愛,他也挺同意我的說法。內(nèi)里有些文章讓我憶起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的片段。他又遞了第三張名片給我,再次邀我寫稿。前兩張名片真的不知收到哪兒去了,這次我接過名片珍而重之地收了起來。

每天買多一份《明報》,只為了要看馬家輝的專欄,專欄里有比較通俗的維園阿伯甲、乙對話,有比較嚴(yán)肅的政治話題,最喜出望外的是讀到有關(guān)電影的評論,家輝真的是喜愛電影,他從來不曾惡意地批評任何一部戲,總是很仁慈地和你分享電影的觀后感。

在《回不去了》一文中講到王家衛(wèi)導(dǎo)演的《2046》,梁朝偉提著筆,鏡頭近攝筆尖,幾乎看得見墨水滴下,一秒、五秒、十秒,鏡頭凝止不動,導(dǎo)演其實(shí)在向觀眾訴苦,這么多年了,我仍然在找尋自己的書寫方式。不知道這是不是家輝的心聲。不過,此刻我也正提著筆,許久、許久,不知怎么才能寫好這篇文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