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使一切都失去,我亦不會太悲傷(3)

人生有多殘酷,你就該有多堅強 作者:程程


所以,即使在我們生活最美滿、最幸福的時候,我們也要時常提醒自己,現(xiàn)在陪在我身邊的任何人與物,隨時都有可能離我而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會不斷地得到和失去。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fēng)順,沒有曲折,說明你掛了?!比松厝皇瞧鸱模凸戎蟊赜懈叻?,高峰之后必有低谷,誰都不可能一直在浪尖上幸福,也沒有誰會一直在低谷里痛苦。

做好一切都會發(fā)生的準備,并不是讓我們用未知的恐懼來嚇唬自己,而是說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或覺悟,而不能在遇上突發(fā)事件時讓自己崩潰——雖然選擇崩潰也是一種自由。

其實,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些基本元素根據(jù)一定形式邏輯形成的集合體罷了?;蛟S,連意識都只是一些速度極快的粒子運轉(zhuǎn)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所以一切集合體也會因為自身遭遇的條件變量而不斷重復(fù)“成住壞滅”這一過程。只有獨立而圓滿的人格,才能讓我們超然于得失之外。

人格獨立圓滿的人,不會將自我快樂建立在外界之上,不會為了滿足別人而改變自己。我們對父母、愛人、子女乃至親朋好友的愛與付出,是出于自愿,出于使命感,出于自己對人倫道德的認可,而不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更不可以因為要滿足他們的非理性要求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無論我們付出了什么,凡是出于自己的選擇,在選擇的那一刻,我們已經(jīng)承認“我愿意這么做”,就是對這么做的最大回報,不要再奢求其他回報需求。比如,我不會因為自己做了飯而要求男友自覺洗碗,我亦不會因為給了母親生活費而希望她給我打掃衛(wèi)生。

多少人的不幸福都是因為覺得“自己付出了”,所以覺得別人“應(yīng)該怎么做”。其實,這兩者并沒有邏輯關(guān)系。我們只能選擇自己的行為,而不能主導(dǎo)他人的意志。如果付出時就報有得到等值回報之心,多半會失望甚至絕望。如果你真的愿意做某一件事,你就只管努力去做,而不要去要求別人因此滿足自己的什么欲求和愿望。

我們可以與人交流觀點,但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任何人,也沒有什么人有絕對資格把他的觀點強加給我們——無論他地位多高,財富多豐厚,道德有多高尚或與我們有多親密。除了自己,沒有誰可以主導(dǎo)我們的自由意志,同樣,我們也大可不必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