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表示無政府主義必須和理論對立。畢竟無政府主義本身是一個理念,哪怕是一個比較陳舊的。它也是一個計劃,企圖在“舊軀殼”中創(chuàng)造一個新社會,去揭露、破壞、削弱統(tǒng)治的結(jié)構(gòu),但它以民主的方式進行,以示范這些結(jié)構(gòu)是多余的。很明顯,這些計劃需要知性的分析和理解。這可能不需要今天我們熟悉的宏大理論,確切地說是不需要一個無政府主義的宏大理論,因為這違背它的精神和理念。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將無政府主義的精神貫徹在大大小小的決策過程中,從幾個人的小團體到多達幾千人的代言人理事會。大多數(shù)無政府主義團體的運作是基于共識,與其他激進組織高壓的、分歧的、派別的形式截然不同。這在理論上表示:需要接受不同的理論角度,而僅在某些共享的承諾和理解上才互相妥協(xié)。在共識過程里,每個人一開始就同意一些普遍的團結(jié)原則及團體的目的,但之后他們也視此為理所當然,即再也沒有人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凌駕于他人之上,或者嘗試如此。所以討論必須集中在一些行動的具體問題上,所得出的方案必須是每個人都接受且不違背個人原則。我們可以見到一種平行:一系列多元視點,通過共享的欲望集合在一起,去明白人類狀況(human condition),并爭取更大的自由。與急于指出他人的基本假設(shè)是錯誤的不一樣,它尋找可以讓這些理論互相配合的計劃,因為雖然理論在某些地方可能有抵觸,但這并不表示他們不能共存或互相配合,就好像每個個體都不同,但并不表示他們不能成為朋友或情人,或者共同工作。
相比于高深的理論,無政府主義需要的也許是所謂的低理論(Low Theory):一種去把握社會轉(zhuǎn)型中所產(chǎn)生的真正的、迫切的問題的方法。主流的社會科學事實上對此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這常被分類為“政策問題”,而任何有自尊的無政府主義者都不會這樣。
反政策(微宣言)
“政策”一詞已預設(shè)政府或統(tǒng)治手段將其意志加諸他人身上。“政策”是政治的否定;政策在定義上意味著一些由精英策劃的東西,他們以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懂得處理他人的事務(wù)。通過參與政策討論,最佳的成果也只是限制其破壞,因為它一開始已經(jīng)與人們自我管理的想法相違背。既然如此,問題就變成:對那些嘗試去實現(xiàn)由人民自治的世界的人,什么樣的社會理論是有用的?
這也是這本小書所要說的。對于剛剛接觸無政府主義的讀者,我會說要掌握這個理論,需要從一些基本的前提開始。但不是太多,概括說只有兩個。首先讓我們談?wù)劇绨臀髅窀杷f的—“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像國家、資本主義、種族歧視以及男性統(tǒng)治這樣的機制并不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可以擁有一個世界,那里既沒有這些東西,而我們也生活得更美好。堅持這樣的原則近乎一種信仰,因為我們怎樣能肯定這種知識是正確的呢?最后可能得出來的結(jié)果是“另一個世界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也可以說,正是因為這種絕對知識的不可能,使樂觀主義成為一種道德律令(moral imperative):既然我們無法確定一個全新的、更好的世界是不可能的,那么繼續(xù)不斷制造我們今天所見的混亂并將其合法化,不正是背叛所有人嗎?無論如何,就算我們錯了,我們和美好的生活可能更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