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從臺灣來,送了我一罐高山茶,說是特級珍品。茶罐上還印了一段解說,講了茶的古文獻資料。這段文字先說茶字的本意是苦茶,并引了古代字書《爾雅》:“茶,苦茶也?!比缓笥峙e《詩經(jīng)·北風》為例:“誰謂茶苦,其甘如薺?!?/p>
看了之后,只好大為搖頭,因為這段解說有兩重大錯:一是字錯,可以怪校對的人;二是知識性錯誤,就不能怪“手民之誤”了。這種錯誤的知識隨著茶罐到處流傳,害人不淺,倒是需要辨正。
《爾雅·釋草》:“荼,苦菜?!闭f的根本不是茶?!对娊?jīng)》沒有《北風》,只有《邶風》;《邶風·谷風》也沒有“誰謂茶苦”,只有“誰謂荼苦”?!睹珎鳌返淖⒔庖埠芮宄骸拜?,苦菜也?!惫湃耸褂谩拜薄弊郑饬x很明確,指的是苦菜,不是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指出,唐代以前沒有“茶”字,也就是說,在唐代期間,人們才從“荼”這個概括“苦菜”的字,分出別類,創(chuàng)造了“茶”字。
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說,既然唐代以前“茶”包括在“荼”字類下,《詩經(jīng)》里提到的“荼”也有可能是茶呢?那就要具體來看了。絕不能說,苦菜類下也可能包括了嘗起來有苦味的茶,因此苦菜就是茶。這是只要上過大一邏輯就該知道的基本思辨常識。
《谷風》是一篇棄婦的怨辭。朱熹說,“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詩中打的比方,“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都是可以食用的蔬菜。葑是蔓菁,即大頭菜;菲是蘿卜;荼是苦菜,薺是帶甜味的菜。一概與作為飲料的茶無關(guān)。
更需要指出的是,上古雖無“茶”字,而以“荼”字概括了“苦菜”、“茶”及其他的植物(如“荼蓼”),并不表示古人對這些不同的植物沒有清晰的區(qū)別。別忘了《爾雅》的荼,是“釋草”,列為草本植物,是苦菜。《爾雅》中還有“槚”字,“槚,苦荼”是“釋木”,列為木本植物。因此,“荼”指苦菜,“苦荼”才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