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公文的語言要求

實用公文寫作一本通 作者:劉俊


一、準確

1.認真辨析詞義

西方有位作家說,要表現一個事物,只有一個名詞是準確的;要描繪一種狀態(tài),只有一個形容詞是準確的;要說明一個動作,只有一個動詞是準確的。寫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這一個準確的名詞、形容詞、動詞。這句話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未必適用,因為文學語言不循常規(guī),而作家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又因其個性和素質的差異各有特色,很難說哪個詞語是絕對準確的。然而,這話用于公文寫作,倒是比較確切的。

在漢語中,有大量的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匯,稱為同義詞或近義詞。其實,即使是同義詞,細細分辨起來還是有些微妙的差異。譬如,“優(yōu)異”、“優(yōu)秀”、“優(yōu)良”,這三個詞粗看相近,細看則有不同程度的區(qū)別?!肮奈琛?、“鼓動”、“煽動”,從動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無差異,但感情色彩卻很不相同。公文寫作,必須在詞語的細微差別和感情色彩上仔細斟酌。

2.講究語法和邏輯

公文寫作語言的規(guī)范性,體現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語法規(guī)則、合乎邏輯。

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漢語構成句子有主、謂、賓、定、狀、補六種句子成分,其中主語、謂語、賓語是主干成分,定語、狀語、補語是輔助句子成分。對于每一個句子來說,主干成分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規(guī)則,不能任意省略和無故殘缺。例如:“廠領導的做法,受到了全廠職工的熱烈歡迎。對他們聯系群眾、實事求是的作風給以很高評價。”后一個句子就殘缺句子成分——誰給以評價?少了主語,違反了語法規(guī)則,意義也就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詞語之間的搭配要恰當。詞語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須符合事理和習慣,否則就不通順。例如:“這種精神充滿了各個村莊,開遍了全鄉(xiāng)的各個角落?!本駸o形,說它充滿了某一空間,已經十分勉強,又說它開遍了各個角落,更是無稽之談。改成“精神文明之花開遍了全鄉(xiāng)”,才算通順。

最后,造句還要講究邏輯性。有些句子語法上沒有問題,卻出現了種屬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邏輯錯誤。例如:“他們加強了對團員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團員是青年的一部分,團員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農產品都基本上納入了計劃軌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們表述的意義產生了矛盾,讀者不知道哪個詞語表達的意義是可信的,就會無所適從。

二、簡練

1.用語精確,以一當十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一兩個詞句,就能把要說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達出來;有時說了很多話,要表達的意思卻仍然不清楚。從理論上說,人類創(chuàng)造的成熟的語言,足以表達人類的常規(guī)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學作品中那些復雜微妙的心境,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借助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現,在公文寫作中是不常出現的。公文寫作中之所以有用語繁多而意思仍不明白的情況,多半是由于用語不精確,只好增加語句去彌補,結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亂”。

2.盡量使用短句

“五四”時期,現代漢語的書面語言還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鑒歐化的句法來寫文章,句子寫得長長的,句子內部的成分多多的,閱讀起來雖別有風味,讀者卻常常需要再三反復,才能弄明白句子復雜的含義。這種現象現在已經很少了。著名作家老舍寫文章,總喜歡寫短句子,10個字左右一句。他認為,這樣寫,讀者好讀,意思也簡練明白。有人統計過他的名篇《濟南的冬天》,說其中超過11個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過14個字的句子只有兩句。請看下面的文句:

假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底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舍用這樣的短句,寫出了多么精致而優(yōu)美的文章!公文與文學雖然是不同性質的語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為了做到簡練,不妨學學老舍。

3.適當采用文言詞語

繼承文言詞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詞語比現代漢語更精練。例如“來函收悉”4個字,要換成“來信收到,內容盡知”,文字多了1倍,意思卻一點兒也沒增加,而且這還不是真正的白話,要換成“你們的來信我們收到了,其中的內容經過閱讀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話,可那豈不是大煞風景?

運用文言詞語,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剝,食古不化,要適當、活用、自然、流暢。

三、質樸

1.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莊重、樸實,是公文語言的基本風格。公文語言忌諱華麗、做作、賣弄。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虛榮心導致的錯覺,以為語言越新異越能顯示作者的才華,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為高超的新詞來,向別人炫耀。另一個原因是對詞語的運用還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對其含義還不能準確辨析。只要端正文風,刻苦學習,這些毛病并不難克服。

2.不溢美,不虛飾

溢美、虛飾,也是公文語言的大忌。例如,表揚一個醫(yī)生醫(yī)術高明,就說他是“當代華佗”;醫(yī)德高尚,就說他是“當代白求恩”。說某人工作刻苦,動不動就說他廢寢忘食,甚至說他連續(xù)幾天幾夜不合眼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些溢美之詞既不真實,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還有人熱衷于一些空洞輕浮的言辭,例如:“一把手親自抓,縣委委員人人抓,分管委員認真抓,主管部門直接抓,有關部門配合抓,村鎮(zhèn)黨委層層抓”,這些語言,也許它的作者還頗為得意,認為自己抓住了經驗,寫出了文采。其實,這里面都是廢話,什么經驗也沒有,盡是虛飾之詞,也談不上文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