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的美國大學生選擇法律為專業(yè),多少可憐的人成為醫(yī)生、律師是因為模仿他們出色的醫(yī)生和律師父親!
這個國家里沒有各司其職的人太多,也有太多的人做著自己不該做的事,人云亦云,對某種社會風潮不問情由、無論適合與否都趨之若鶩。
但是我們不能由此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因為一個人傾盡自己所有的能力但沒有成功,他就不能在其他任何事情上獲得成功。
看看一條掙扎在沙灘上的魚,盡管這種無謂的掙扎可能會把自己撕成碎片。但是,一個巨浪打來,高過沙灘,覆蓋了這條可憐的魚。此刻,它的鰭可以感受到水,它又是一條靈活自在的魚了,它像閃光一樣沖進浪花。此時,它的鰭就是它的助力,盡管此前在空氣和泥土中,無論怎么撲打都無濟于事,助力反而是一種阻力。
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事情,如果你傾盡全力后仍然失敗了,你該回頭看看:它是否真的是你所愛好的,或者有你所渴望的成就感?
作為一名律師,考珀是失敗的。他太膽小了,以至于不敢為一個案子辯護。但是,他卻可以寫出非常出色的詩歌。莫里哀發(fā)現(xiàn)他并不適合做律師,但他卻在文學史上名留千古。伏爾泰和皮特拉克放棄法律行業(yè),前者選擇了哲學,后者選擇了詩歌??藗愅栐?0歲的時候還仍然是個農(nóng)民。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幼年時因為熱愛藝術(shù)和音樂,不關(guān)注軍事訓練而被父親辱罵虐待。他的父親痛恨精美的藝術(shù),因而把他關(guān)起來,甚至計劃殺了他。然而父親的去世反而把28歲的腓特烈推上了王位。這個男孩因為對藝術(shù)和音樂的熱愛,曾一度被認為一無是處,卻引領(lǐng)普魯士成為歐洲最偉大的國家之一。
很少有人可以在十幾歲的時候,展現(xiàn)出適用于某項工作或?qū)W習的過人才智或非凡天賦。絕大部分的男孩女孩們,在15歲甚至20歲之前,都難決定自己將要做什么謀生。每次都想敲打心靈的大門,渴望擁有某項工作的才能,但卻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并不在此。
你要知道,你就是你,只此一個,再無第二。你沒有理由不把上天交給你的這個任務(wù)做好。
不管是林肯還是格蘭德,他們出生的時候都沒有入主白宮的才能,或是不可抵擋的統(tǒng)治天下的天賦。因此,即使在搖籃里沒有得到天賦才能,也不應(yīng)該感到失望。
每個人的任務(wù)都是做最好的自己,不管命運何時降臨,抓住每一個光彩的時機,向前發(fā)展,朝著內(nèi)心的指引。讓責任成為我們生命的指路明燈,成功一定會為我們加冕,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勤奮。
如果直覺和天性向往木工手藝,那就成為一名木匠吧。如果向往醫(yī)學,那就當一名醫(yī)生吧。堅定地選擇,認真地工作,你不會不成功。但是,如果沒有直覺向往,或者直覺很微弱模糊,那就謹慎地選擇最適合自己才能和機遇的發(fā)展路線。無須質(zhì)疑世界是否需要我們。真正的成功源于做好自己,而這個部分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那些曾經(jīng)被認為是傻瓜或笨蛋的人,在他們都變得非常成功后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對他們很友好,但是他們掙扎在挫敗和誤解的時候一樣覺得世界對他們不友好。
給每一個年輕人一個公平的機會,一個公道的鼓勵,不要因為一些小錯甚至愚蠢而指責他們。因為許多曾經(jīng)被稱為一無是處的蠢人們,當時僅僅是因為處在不合適的地方,就像胖胖的男孩被塞進了方方的洞里。
威靈頓曾被自己的母親當成一個傻瓜。在伊頓公學,大家眼里的威靈頓又遲鈍又懶惰,甚至是全校學生中最不被期待的那一個。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才能,他也沒有進入軍隊的想法。在父母教師眼中,他的勤奮和努力是他唯一可以彌補一點的性格特征。但是在46歲的時候,他打敗了在世的除他之外的最偉大的將軍。
戈德史密斯是校長的笑柄。獲“末名獎”畢業(yè),當時在大學里這是傻瓜的代名詞。他曾想進入外科班,但被拒絕了。戈德史密斯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不適合醫(yī)生職業(yè),于是又調(diào)劑到文學班。但是,除他之外誰還能寫出《威克菲爾德牧師傳》或是《被遺棄的村莊》呢?當時,約翰遜博士知道了戈德史密斯即將因為債務(wù)被捕,于是他把《威克菲爾德牧師傳》的手稿賣給出版商,支付了債務(wù)。也正是因為這份手稿,戈德史密斯聲名鵲起。
羅伯特·克萊芙在校時,有著“傻瓜”和“惡棍”的臭名,但是在32歲的時候,他在普拉西僅帶領(lǐng)3000人打敗了5萬敵人,為大英帝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奠定基礎(chǔ)。
年輕的林奈被老師們稱作笨蛋。因為不適合在教會學習,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學醫(yī)。但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教師引導著林奈走向植物學。病痛、災禍甚至貧困都不能阻止他學習植物學。這是內(nèi)心的選擇,最終他成了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植物學家。
理查德·謝里登的母親曾費盡心思教他最初級的知識,但結(jié)果是枉費心機。母親的去世喚起了他沉睡的天賦,正如成百上千個案例一樣。最終他成了他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
塞繆爾·德魯曾是鄰居眼中最呆板、最無精打采的小男孩。在一次意外中他差點丟了性命。哥哥的去世讓他開始萬分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他開始用功讀書,勤勉學習。他用他所能支配的所有時間來學習,自我提高,甚至邊吃飯邊看書。他曾說,正是佩恩的《理性時代》使他成了一名作家。因為《理性時代》促使德魯思考,然后寫了一本書否定佩恩的觀點,他也因此首次為人熟知,被認為是觀點強硬、精力充沛的作家。
有句話曾廣泛流傳:“沒有哪個認識到自己天賦的人會變成一個無用之輩,也沒有哪一個杰出的人會錯誤地判斷自己的才能。”
棲息在高處、眨著眼睛的鷹看起來是多么愚笨,但是當它展開有力的雙翅飛向湛藍的天空時,它的眼神是多么敏銳,彎曲的身影又是多么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