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封信 我們這里怎么了(2)

給青年編劇的信 作者:宋方金


編劇是紙上談兵,導演是兵中談紙,導演撤離現場,這個行動令人費解。

另外一點行動,是很多電視劇導演開始在屏幕上打出“××作品”字樣,有的是用醒目的大標題以及強烈的音樂襯托,轟隆隆推出來;有的是去刻了戳兒,“咔”的一個背景聲,蓋到屏幕上。這本來是電影圈的惡習,現在也開始蔓延到電視劇行業(yè)了。壞榜樣的力量真是可怕。這不是品質問題,不是虛榮心問題,這是法律問題。也建議有這個癖好的導演老師們學習一下《著作權法》。

相對于其他上下游的行動,編劇的行動力不強,基本是被動的。最近幾年,編劇們被要求成為變形金剛,讓你寫成什么樣兒就得寫成什么樣兒,一句話,必須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舉個例子,我跟閻建鋼導演合作的電視劇《決勝》,之前的某一位投資方負責人跟我談話說,方金,前三集劇本需要修改,要更快更猛更強,要讓所有電視臺的人見了這三集劇本就服氣。我說要達到你說的這個效果,不是改前三集。他說那改什么。我說要改合同,咱們把合同解除了吧。別說我,即便寫劇本的祖師爺莎士比亞老師、湯顯祖老師還活著,他們也寫不出讓所有電視臺都服氣的前三集?,F在,前三集已經成了影視項目的魔咒。在漫咖啡、昆侖飯店、麗都廣場等影視圈人士聚集的地方,除了談“不缺錢”“只缺好劇本”這兩個在影視圈流傳已久的驚天謊言之外,談的就是劇本的前三集。好像整個影視業(yè)就活在前三集里邊。如果這么一直進化下去,影視圈會不會出現一種專門的前三集編劇呢?像偉大的程咬金老師一樣,砍完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三板斧就轉身走人。

今天,我們講故事的人,制作故事的人,負責播出故事的人,都變成了急性子的程咬金,都想三板斧砍死對方拉倒。在北京有一個琉璃廠,是個賣古玩字畫的地方,一直到民國的時候,還保留著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無論是窮秀才,還是頑劣的小孩,以至于任何寒酸沒落之人,凡是進店來想觀看古玩字畫的,店家明知道他們不買,也都一律恭敬相待、認真介紹,因為他們知道,窮秀才可能轉眼就發(fā)達了,小孩總有一天會長大,都有可能變成他們的顧客。琉璃廠之所以成為寶地,是因為這里的人有一顆寶貴的心,這顆寶貴的心叫耐心,他們有耐心培養(yǎng)他們的顧客,有耐心與未來周旋。但是我們今天的社會,人人都是程咬金,咬牙切齒掄著那沒頭沒腦的三板斧,我們的影視界,已經失去了培養(yǎng)觀眾的興趣,失去了跟未來周旋的耐心。美國的喬布斯老師把純粹的商品手機賣出了價值觀,我們這里卻把應該賣價值觀的電影當成了純粹的商品。

雪山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任何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作為影視業(yè)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編劇不是變形金剛,也不是程咬金,他不可能滿足快干猛上的機械化要求。編劇充其量只是一棵樹,需要經歷四季循環(huán),才能有年輪的感受;需要吸納陽光雨水,才能讓綠意爬滿枝頭。無論影視業(yè)有多么產業(yè)化、工業(yè)化,故事的創(chuàng)作從本質而言是且只能是一門手工藝術。很多年來,大家都把講故事的人當成造夢工程師,把故事當成一個夢,但我堅持不這么認為。我認為,生活才像一個夢。因為生活和夢一樣,都帶有碎片性和虛假性。講故事的人不該是程咬金,也成不了變形金剛,他只能講好他能講好的故事;好故事,也不是一個夢,而是一條真相的大河,它穿過謊言的險灘,傾瀉出情感的瀑布,它讓我們看破幻象、不虛此生;好故事是人生另一片沒有霧霾的藍天,不管你有意間還是無意間抬頭,它都在那兒等著你,準備帶給你深切安慰。希望我們能講出并制作出這樣的故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