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三年 一歲
生于廣西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
一九〇七年 十四歲
考進桂林陸軍小學(xué)。
一九一六年 二十三歲
畢業(yè)于保定軍官學(xué)校第三期。
一九一七年 二十四歲
申請去新疆訓(xùn)練新軍,以十月革命爆發(fā)不果行,旋回廣西在陸榮廷部任見習。
一九一八年 二十五歲
到廣西模范營當連副。
一九一九年 二十六歲
升任模范營連長。
一九二〇年 二十七歲
率該連在百色清鄉(xiāng)。
一九二一年 二十八歲
粵軍入桂討伐陸榮廷,模范營起義,白氏升任營長、統(tǒng)領(lǐng)。
一九二二年 二十九歲
在百色與自治軍作戰(zhàn),因墮崖受傷,赴粵就醫(yī)。
一九二三年 三十歲
在廣東受黃紹竑之托,謁見孫中山,請纓討沈鴻英。
一九二四年 三十一歲
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總指揮為黃紹竑)參謀長,赴郁林與李宗仁商合作。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二歲
李宗仁、黃紹竑合作,白崇禧任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先后擊破陸榮廷、沈鴻英主力,又敗唐繼堯入桂滇軍,統(tǒng)一廣西全境。
一九二六年 三十三歲
赴廣州商兩廣統(tǒng)一問題。七月,受命為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行總參謀長職務(wù),隨軍北伐。十月,指揮贛北各軍,盡殲孫傳芳部主力。
一九二七年 三十四歲
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第一軍克復(fù)杭州、上海。隨任淞滬衛(wèi)戍警備司令、第二路總指揮,出兵攻魯南。八月,蔣介石下野,白氏任淞滬衛(wèi)戍司令,并薦他的參謀長張定璠為上海市長。
八月,爆發(fā)北伐之中最具決定性的龍?zhí)稇?zhàn)役。時白崇禧在返回南京途中得知孫傳芳軍南渡,立即在無錫車站電話指揮,命令衛(wèi)立煌就近率部向龍?zhí)斗垂ィ瑫r命令劉峙回師增援,后又趕往鎮(zhèn)江指揮。何應(yīng)欽、李宗仁急調(diào)軍由東西兩面會攻龍?zhí)?,獲得對孫軍總攻擊的勝利。此后孫傳芳一蹶不振,再無力南侵。
十一月,蔣介石與汪精衛(wèi)合作,在廣州由張發(fā)奎、黃琪翔發(fā)動了“驅(qū)李(濟深)之役”。白崇禧赴漢口指揮李宗仁的第三路軍,意圖與程潛進軍湖南,徹底解決唐生智舊部。十二月,蔣介石再起復(fù)職。
一九二八年 三十五歲
在湖南收編了唐生智舊部,由白崇禧率領(lǐng)北伐。
四月八日,蔣介石任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為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
五月十九日,白崇禧應(yīng)蔣介石之邀赴鄭州與蔣氏及馮玉祥會晤,商進兵京津計劃,會后白氏即統(tǒng)兵北上。張作霖知事不可為,不戰(zhàn)而退。
六月十一日,白崇禧與閻錫山聯(lián)袂入北京,成為歷史上華南領(lǐng)兵到北京的第一人。
七月六日,蔣、馮、閻、李四總司令在北平(北京改名北平)香山碧云寺孫中山靈前舉行祭告儀式。隨后在小湯山舉行裁兵善后會議。白崇禧反對裁兵,主張以殖邊(即開發(fā)邊疆)代替裁兵,蔣介石不納。
九月,蔣氏暗中訂定“拉胡(漢民)倒桂”的計劃,派劉興北上到青島晤唐生智,爭取唐舊部反正,還說“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殺掉”。是時白氏正率領(lǐng)李品仙部在灤州肅清直魯軍殘敵。九月中旬,白崇禧領(lǐng)軍攻入唐山等重鎮(zhèn),進抵灤河。
十二月十三日,胡宗鐸偕何鍵到北平告白崇禧以蔣介石從江西暗中補給魯滌平部,意在夾攻武漢。白氏指示武漢乃四戰(zhàn)之地,不宜用兵,著胡宗鐸告夏威、陶鈞:第四集團軍全部從武漢撤退,集中湖南,緊靠兩廣后方,候命進止。胡宗鐸陽奉陰違,卒肇大禍。
十二月十八日,北伐完成之后,白崇禧發(fā)了一份“建議西北國防”的電文,向蔣介石請愿,表達反對裁軍及志愿前往新疆實邊之愿,惜此一重要建議未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