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血染雙“十二”(5)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 作者:何建明


“八嘎——!”一隊隊頭扎白帶、上面寫著“必勝”字樣的日軍敢死隊,一手端著輕機槍,一手揮動著大刀,在坦克的掩護下,不管死活地朝城門方向沖來……

“手榴彈!手榴彈打坦克——”守軍長官見橫沖直撞而來的敵方坦克即至城門口,急中生智地組織起手榴彈火力網(wǎng),使得敵坦克最后癱瘓在城門口。這個時候,已有十幾名日軍敢死隊員趁機鉆進了城門洞內(nèi)。

“堵殺他們!快堵殺他們!”守軍的敢死隊見狀,一邊喊著一邊憑著對城墻地形的熟悉,用繩子從城墻上徐徐下吊,出其不意地將來犯之敵殺了個精光。

“長官,給我們賞功吧!你們看——”第83軍軍長鄧龍光部屬的那個守軍營長帶著十幾名士兵,挑著農(nóng)民賣菜的竹籃,裝著十幾個日軍的首級,以及繳獲的輕機槍、左輪手槍和三八式步槍和戰(zhàn)刀,無限榮耀地跑到長官那兒請求領(lǐng)賞。

“獎!該獎!”唐生智司令聽說后,連連應道,不過他的獎賞還沒有來得及發(fā)給這些光華門的英勇守軍官兵,就傳來光華門被敵人攻破的消息。

戰(zhàn)后的中國軍隊都說光華門守衛(wèi)戰(zhàn)是整個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打得最慘烈的一役,前前后后持續(xù)了三天多時間。雙方拉鋸式的戰(zhàn)斗遠比筆者敘述的要激烈和驚險得多,而且在此留下了一大批勇士。團長謝承瑞是其中之一而已,這位可憐的守軍團長,在開戰(zhàn)之前便抱病在身,后又在這兩天的城門保衛(wèi)戰(zhàn)中被戰(zhàn)火灼傷,在光華門失守后的數(shù)小時即12日的下半夜,謝團長隨撤向江邊準備渡江逃生的部隊散兵路過挹江門時,因擁擠而被自己的士兵活活踩死……

“那是謝團長!你們不能踩他呀!不能……”一起逃亡的教導總隊參謀處參謀劉庸誠見謝承瑞團長被數(shù)不清的亂兵踩得血肉模糊時,跪在地上痛哭求情,然而根本于事無補。

這是12日最后幾小時里發(fā)生的悲劇。

刻骨銘心的悲劇在1937年12月12日這一天的南京城內(nèi)外比比皆是。

被奴役前的南京城處在窒息的時刻。

中華門是敵人最想進入的地方。中華門—南京城—中國政府,它們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這樣相連的。日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日軍司令松井石根下達的最后命令中就把這場戰(zhàn)斗作為進攻南京的“收筆之作”——顯然,攻破中華門的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都特別重要。

日軍派出的是第6師團主攻中華門,同時配合的還有幾個飛行中隊、2個戰(zhàn)車大隊及幾個聯(lián)隊的步兵和工兵。

中國守軍是王耀武師等重兵。中華門的城墻比起光華門來似乎還要堅固,防守力量更是“固若金湯”,這非形容之詞,你看那城墻上,每隔50米,便有一挺機槍,機關(guān)槍之間大約架著30余門迫擊炮。而在城墻外,原來是一片密集的居民房,如今因戰(zhàn)斗防御的準備,在日軍到來之前,全被毀為平地。這樣,站在城墻之上,可以一覽200多米外的前方,敵軍稍有動靜,皆在守軍眼里。這一招算是中國守軍的高明戰(zhàn)術(shù)。

然而,日軍不傻,他們在安排有針對性的進攻戰(zhàn)術(shù)——

12日天色剛有些晨光,地面的高炮、天上的飛機投彈,如山呼海嘯般地在中華門城墻內(nèi)外一頓猛烈襲擊,于是中華門前后火光沖天,硝煙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席卷而來……

十幾分鐘過去了。日軍想看個究竟,結(jié)果大失所望:中華門和城墻巋然不動,絲毫沒有要倒塌或失守的跡象!

日軍指揮官愣了一會,突然大叫一聲,令幾輛75噸重的坦克向城門沖去——企圖用它們來撞開大門。結(jié)果是:除了幾聲“咚咚”回聲外,城門安然緊封。

日軍指揮官再度傻眼。“八嘎——”這回是一隊抱著炸藥包的工兵上了:只見他們在重炮的掩護下,貼近城墻根,點燃了幾十包炸藥……

“轟隆——”

“轟?。∞Z隆隆——”

硝煙過去,再看看城墻:除了幾處掉下些墻皮和磚塊外,大城墻依舊傲然挺立,如大象被小蟲子咬了幾口而已!

日軍傻了,日軍瘋了,日軍玩徹底了——他們開始什么都不用,只用一隊隊士兵和一把把亮光耀眼的刺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