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腹膜后,從胃部到小腸一覽無余。正如診斷結果所示,胃部彎曲成鉤型,并轉移到了小腸的這部分有潰瘍。約有拳頭那么大范圍的黏膜潰爛,中央仿佛被剜去一塊似的洼陷下去。
所長用長手術鉗夾住胃兩邊,開始切除。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一,再把其頂端和腸子重新縫合。
“這里必須要縫牢靠了,不然食物會從縫隙間漏出來,那可就玩完了。”
所長心情頗佳地告訴三郎。
一邊協(xié)助所長做手術,三郎又一次激動不已。第一次看到胃腸,自然很驚訝,但更多的是自己能全程參與這么大的一臺手術。還作為第一助手夾胃,縫合,這些事實讓他更加感動。
“我也是有用的……”
三郎第一次實實在在地體味到了自己正在參與一項重大工作的感覺。
說起來,所長的技術的確非常麻利。難怪他自詡“不輸給本土醫(yī)生”呢。
盡管三郎沒看過其他醫(yī)生的手術,不能立判高下,但所長一邊給三郎說明要領,一邊從容悠然地做手術,而且只用了不到一小時,醫(yī)術不可能不高超。一看就是滿懷自信。
“怎么樣,覺得有意思嗎?”術后所長問道。
三郎使勁點點頭:“我太感動了。”
“你很快也可以變成這樣的。”
“真的嗎?”三郎欣喜地問道,隨后馬上想起自己沒有醫(yī)生執(zhí)照。
雖說沒有醫(yī)生執(zhí)照,也不能總是這么憂心忡忡的。先不管去其他地方會怎么樣,只要身在這座島,就用不著在意執(zhí)照的事。雖然違法,但我這么做是為了這座島,我是在拯救島上的居民。
三郎經(jīng)常這樣告訴自己。如果不這樣自我暗示的話,他就會感到不安。
“不會被誰告密吧?”胃潰瘍手術后,三郎有些擔心地問,但所長泰然自若。
“別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有我呢。”
一聽所長這話,三郎立刻坦然多了。
“大膽地干,繼續(xù)努力吧。”
在實際工作中,所長也不斷地讓三郎承擔了各種各樣的手術。
從早春到初夏的這三個月里,三郎為六名患者做了闌尾炎手術,給十個人纏了石膏繃帶。
這期間,共有十一位闌尾炎患者,就是說三郎獨自完成了其中半數(shù),而且石膏繃帶也幾乎全都交給了三郎來纏。
這一來,手術時倒是沒人說什么了,但是三郎一纏石膏,有兩個患者不樂意了。
一個是小學老師,另一個是種植小蒼蘭農(nóng)家的主婦。那位老師有些不滿地說:“不是所長給我纏呀?”
“現(xiàn)在所長很忙。”
明子這一句話,那人就閉上了嘴。
另一位農(nóng)家主婦則說:“不好意思,我想讓所長為我纏。”
三郎只得去叫所長,所長走進石膏室,對她說道:“我說大媽,比起我這老頭子,這位年輕醫(yī)生纏得更好。沒事的,放心吧。”還拍了拍主婦的肩膀。
“是嗎?你是年輕醫(yī)生啊,真是對不起。”主婦還纏著石膏,卻低頭給三郎道了個歉。
“我又不是醫(yī)生,您那么說可以嗎?”事后三郎問道
所長卻滿不在乎:“沒關系。將錯就錯吧。”
實際上,有些患者還常常稱呼三郎為“醫(yī)生”。他走在走廊上的時候,有人會跟他打招呼:“你好,醫(yī)生。”三郎一瞬間不知道對方在跟誰說話,但馬上就反應過來是自己,急忙低下了頭。
老病號都知道三郎不是醫(yī)生,但是伴隨著新病人的增加,關于這個問題漸漸地變得含糊起來了。
在三郎執(zhí)刀的六例闌尾炎手術中,占一半的三例都是十五分鐘左右就結束了。闌尾找得很順利,切除后的傷口也縫得漂亮。
外科醫(yī)生中總有人喜歡在手術時間和傷口大小上爭長短。就闌尾炎手術來講,五分鐘結束戰(zhàn)斗、傷口只有三厘米等,這些都是他們引以為榮的戰(zhàn)績。
但是,即便傷口再小、時間再短,手術如果失敗就都抵消了。無論是從五分鐘延長到十分鐘,是三厘米還是四厘米,其實區(qū)別并不大。最重要的是要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地做。
這一點三郎表現(xiàn)優(yōu)異。他本來就動手能力強,性格也很謹慎。切除闌尾時他也是反復確認位置,縫合后也要細細確認是否縫得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