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大臣使用家人的禮節(jié),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耀。但雍正還嫌不夠,又賞賜給隆科多太保加銜,雙眼孔雀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鞍馬紫轡等,如此隆恩圣眷,真是讓一眾大臣羨慕不已。按照史書上的話來說,此時的隆科多就是雍正皇帝眼中的“密勿大臣”。
相比于年羹堯,隆科多的能力并不突出,卻受到如此隆恩,這就讓常年在外打仗的年羹堯感到不爽了。在私底下的時候,年羹堯曾對雍正生氣道,隆科多不過是一個“極平常人”,話外之意就是說隆科多這人根本沒什么真本事,皇上您可別用錯了人??!但雍正說:“此人(隆科多)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
其實,雍正也知道年羹堯和隆科多二人不睦,但這二人可謂自己的左膀右臂,離了哪一個都不行。所以,為了讓二人能夠協(xié)同做事,雍正只好充當起和事佬的角色——他自作主張,把年羹堯的兒子過繼給了隆科多。
雍正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讓年羹堯和隆科多“親上加親”。除此之外,雍正對于年羹堯和隆科多所做的諸多違法之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少過問。
但是,伴隨著雍正的寬容和寵信而來的,并不是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感恩戴德,而是這二人的囂張放肆。比如,年羹堯和隆科多多次對朝中的人事任免進行插手,他們常常不經(jīng)皇帝同意,只是簡單地通知一下吏部,就將自己的私人親信授予官職,上至巡撫、布政使,下到提督、總兵,年羹堯和隆科多都會進行干涉,其中不乏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的行為。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凡是經(jīng)過年羹堯銓選的官員,人們稱之為“年選”;凡是經(jīng)過隆科多銓選的官員,人們稱之為“佟選”。
當然,年羹堯和隆科多的過分之舉還不止這些。年羹堯在西北花錢如流水,許多官員看不過去,給雍正遞折子,雍正都視而不見。只要是年羹堯遞交的申請,雍正都一一照辦,史書所載雍正原話是“朕依爾所請敕行”。
隆科多撈錢更是行家里手,他招權(quán)納賄,擅作威作福,吏部官員見到隆科多往往是“莫敢仰視”。
如前文所述,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雍正發(fā)布了《御制朋黨論》,宣布對朋黨將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而所謂的“年選”和“佟選”顯然就是在拉幫結(jié)派啊,這不就是朋黨嗎?更何況,隆科多和年羹堯在拉幫結(jié)派的過程中,還大肆貪腐,賣官鬻爵,這就更過分了,雍正怎么就能熟視無睹呢?
雍正之所以對年羹堯和隆科多的驕縱不法熟視無睹,只是因為時機未到。對雍正來說,年羹堯和隆科多還有利用價值。年羹堯和隆科多有什么利用價值呢?雍正執(zhí)政初期,青海和蒙古還不安定,還需要用“年大將軍”的威名震懾西域;而八阿哥黨人多勢眾,權(quán)傾朝野,也需要用隆科多來鉗制。
但是,隨著西北戰(zhàn)事的結(jié)束以及八阿哥黨的覆滅,這二人也迎來了他們的敗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