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場上,能夠從對手細微變化中判斷出他們的軍事企圖和動向,這是一種真功夫。難怪人家說鐘偉——在槍林彈雨中勇猛似虎,機警似鹿,狡猾得像只老狐貍。
1947年3月8日,我軍發(fā)起三下江南戰(zhàn)役,戰(zhàn)役的目的是首先集中主力殲滅德惠東北大房身的新1軍。
8日晚,鐘偉接到林彪命令,要5師北進至中長路東配合1縱殲滅大房身之敵。當鐘偉率5師經(jīng)過朝陽川北時,隱隱約約聽見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邊的槍聲,伴著亂哄哄的雜音。據(jù)偵察,得悉敵88師尚在靠山屯及其周圍。
鐘偉立馬聆聽半晌,判斷說:這是立足未穩(wěn)之敵,可以打!
林彪第二次來電,嚴肅命令鐘偉速去大房身。而鐘偉卻回電說:把這股敵人吃掉馬上就去。
5師吃掉了姜家屯一個營,王奎店一個營沒啃動,退守至靠山屯。
林彪第三次來電,催促執(zhí)行總部意圖。而這時,敵88師和87師主力分別從農安和德惠趕來增援。
究竟是打還是走?
當時5師領導大部分主張走。他們認為,我?guī)煿萝姽魯橙?,勝利把握不大??偛拷o北進的任務關系全局,如不北進,將會干擾上級決心,貽誤戰(zhàn)機,后果嚴重。
只有鐘偉一人主張打,理由是敵88師在退卻中,立足未穩(wěn),士氣不振,我殲其一部有把握。如果機械地執(zhí)行上級命令,勢必與敵行軍縱隊交叉,被迫投入戰(zhàn)斗,仗也打不好,路也走不成,既難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又會錯過殲敵機會。
軍情如火,此刻,形勢不容許“集體領導”,時間不容許“研究研究”。鐘偉拍起了桌子:“我是師長,我說了算!誰再說走,我就斃了他!”
5師一邊組織攻擊、打援,一邊給林彪回電:“這兒情況如何如何,是殲敵的好時機,我就在這兒打了,讓1縱他們都來配合我吧!”
林彪不愧為林彪。他接到電報后認為,現(xiàn)在戰(zhàn)場形勢已變,戰(zhàn)略部署必須跟著變。林彪當即回電:“改變原來的作戰(zhàn)部署,將殲滅大房身之敵部署改為監(jiān)視,令1師、6師和6縱向靠山屯附近集結,集中主力殲滅敵88、87師?!?/p>
12日,1縱1師在郭家屯與敵88師遭遇,斃傷敵800多人,俘敵1190多人。1縱2師、3師也按時趕到靠山屯,將敵87師主力殲滅。
戰(zhàn)后有人說:“這一仗打了個本末倒置,把1縱、2縱都調動了,把林總也指揮了?!绷直?yún)s說:“要敢于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鐘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p>
軍人應該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一些成功戰(zhàn)役恰恰是在抗命中取勝的。卓越的軍人應當有卓越的抗命,鐘偉在靠山屯的抗命是卓越的!在渾河岸邊的抗命也是卓越的!
這是1948年10月30日,鐘偉站在渾河岸邊舉起望遠鏡,遙望西邊的沈陽城。此時,他的手中捏著兩份電報命令。
一份是中央軍委致電東北野司的命令:“建議以12縱及3個獨立師由鐘偉指揮,由四平以北上車,趕于24日以前全部運抵清原,以急行軍開至鞍山、海城,堵住敵向營口退路。此計劃甚為必要,請即電高伍照此速辦,愈快愈好?!?/p>
另一份是東野司令部的命令:“12縱隊以一個師圍殲鐵嶺之敵,主力即向巨流河前進,堅決堵截廖兵團回沈陽的退路。”
鐘偉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兩難抉擇。
六天前,遼西會戰(zhàn)剛結束,作為12縱司令員的他接到第一份命令后,即指揮部隊從公主嶺取直線沿中長路南下,日夜兼程,向海城進發(fā),經(jīng)過三天三夜和一個上午急行軍,行程650里,于29日下午2點抵達開原。當鐘偉率部正準備經(jīng)沈陽以東直插海城時,突然接到第二份命令。
此時,擺在鐘偉面前有兩個任務:一是軍委要求的到海城攔阻沈陽之敵向營口退卻的任務;二是東北野司要求的在巨流河阻擊廖耀湘兵團退守沈陽的任務。
鐘偉卻置兩份命令于不顧,大聲說:“娘的,命令部隊過河,向沈陽進軍!”
上級的兩份命令都沒有指示打沈陽,鐘偉為什么選擇攻打沈陽的作戰(zhàn)方案?